关灯
护眼
    庄严肃穆,文武分列。

    自从刘箕又沉默地甘当汉献帝、光绪的合体后,大朝会又恢复了以前的和谐。

    文武百官陆续按部就班进行着各项程序。

    刘箕虽然习惯了沉默。

    但是越发的爱在大朝会上,观察他的这些爱卿们的表情。

    乌泱泱一群帝国各方面权力的掌握者,全都是人精啊。

    今日大朝会在平静的氛围下,总感觉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在王莽一系的朝臣中萌动。

    结合密谍们的奏报,和最近王恽、甄丰等人的行迹。

    刘箕断定,今日王莽肯定要有动作。

    果不其然,在尚书令姚恂陈事后。

    大鸿胪奏报:

    今有西羌使者,随中郎将平宪入京求见太皇太后。

    请求纳土归汉。

    王政君年纪越来越大。

    冗长的大朝会,已让她渐感乏累无味。

    听说有西羌使者求见。

    倒是勾起了老太太一点兴趣。

    “速宣西羌使者觐见。”

    一声传令。

    平宪带着所谓的“西羌使者”进了殿。

    刘箕也好奇这“青藏高原的同胞”现在是什么样子。

    一名黑瘦的中年汉子,一脸小心,战战兢兢地跟在威风凛凛的平大将军身后。

    汉子红黑的脸,带着典型的高原红。

    丝绒混编成的几根辫子绕成发髻,置于脑后。

    麻布长袍,一块青毡斜披在身上。

    一看就是常年生活在高原苦寒之地的羌人。

    不过这畏畏缩缩的。

    羌人就算边陲小族,也不至于派出个这么个使者吧。

    “外臣拜见太皇太后,拜见大司马。”

    使者跪伏在地,颤抖着声音道。

    朝堂礼官一阵皱眉。

    虽然皇帝不管事,但是也没人在朝会上敢不给他面子。

    这番子拜见太皇太后,又拜见大司马。

    置皇帝于何处?这也太…

    王莽心中也是不悦。

    暗暗怪罪平宪。

    其实这也怨不得平宪。

    到殿先后拜见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平宪确实交待“使者”了。

    不过“使者”最近在驿馆,天天背诵到了朝堂应该夸赞太皇太后如何仁厚,大司马有多英明的陈词。

    满脑子都是这两人。

    到了森森大殿一紧张,自然就只会想起这两位。

    “平身吧,贵使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王政君掀开帷幔,好奇地盯着异装绑辫的使者。

    倒是没太注意他的拜辞问题。

    “秉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仁慈。

    自我卑禾羌王倾慕汉仪后,我西羌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稞粟长到一丈多长,一粒谷子都能包着三粒粟米,

    青稞不用种植,自己即可生长。

    牛羊也不再生病。

    甘露从天而降,甘泉从地下涌出,凤凰前来朝贺,神雀飞临聚集。

    这都是太皇太后、大司马的仁德赐予我羌人的恩惠。

    给我们羌人带来的福音。

    所以我们真心实意想归顺大汉。

    我们想献出鲜水海和允谷、盐池。

    这些地方地平草茂,是为福地。

    今后全交给大汉,归入汉境。

    我们情愿住到险阻荒凉之地,做大汉屏障。

    万望太皇太后、大司马恩准!”

    使者也没起身,继续跪伏在地上。

    用生硬的汉话,一口气把平宪教给他的话说了出来。

    一番话说出来,不明内情的臣子一片哗然。

    这番子扯的也太离谱了些。

    不过王老太太听书似的,倒是乐的不轻。

    心道这番邦人还真挺有趣。

    “西羌使者舟车劳顿,若无他事,可先回驿馆休息。

    我们商议后,自会下书回复。”

    王莽脸上也有点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