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时值盛夏,早间山雾。

    李宏早起便打好包裹,一穷二白,也只有那换洗的官府和散碎银两几钱,略扁的包裹倒也符合他瘦高的身材。

    李宏开门而出,见老道院中打坐。

    整个道观坐落山顶阳坡平地,院内南北各一厢房,大殿位于西侧面向正东,位于高二杖有余的基地上。

    每逢日出,殿内三清祖师雕像正视日出地平线,太阳照射,散发出微弱金光,却又透出一丝紫色,远观如仙人降世,震撼人心。

    这是李宏这一年多对破旧的道观最为称赞之地。

    这时老道殿前盘腿而坐,面向东方太阳升起之地,只见黎明破晓一丝亮光,透过薄雾穿过,打在老道身上,颇有一种韵味,让人看得出神。

    “居士,李居士?”不知何时老道已站在了李宏身旁。

    “道长,叫我何事?对,我是来向道长辞别的。”李宏有些愣神的答道。

    “老道刚打坐完,居士背行囊矗立于此,想必也是来与老道告别,老道最后还想冒昧的问一句,刚刚居士可看出什么了?”老道问道。

    “道长,刚刚本官打扰到道长打坐,有些失礼了,本官看到道长面向东方而坐,日出瞬间,与第一缕阳光接触,仿佛有一丝紫气而入,或许是本官眼花看错。”

    也不可能是我看错,“看”是锦衣卫入门必备技能,吃饭的技能,无论是走在街上观察走卒商贩,还是夜里捉拿飞贼,没有个好眼力怎能行,当然或许昨夜太过兴奋,没有睡好。

    “看来,居士与道有缘,以后闲来无事可以多回来坐坐,老道自是欢迎。”老道做一礼数。

    “一定一定,诺有时间,本官自会回来”李宏说完向道长鞠躬。

    又走向大殿向道教三清上香,嘴里念叨着。

    “三清上仙,我也在这里住了一年多了,咱们俩也算是老邻居了,我这一去,肯定就不回来了,要是听那老道念叨,咋总感觉是个骗子,算卦送香着实是不靠谱,能不见面还是不见面为好,免得破财。”

    老道在远处听得可是清清楚楚,一个怵咧,静脉灵气差点没运转过来,憋炸了。

    老道合掌,大殿外远远对着三清雕像:“三清在上,弟子看在祖师爷面子上,就不为难他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还是要略施小惩。”

    老道心想,不作不会死,也不去圈里打听打听,老道可是仇不过夜的,敢说老道是骗子,咱们一会见。老道转身也向山下走去。

    “还请老邻居三清上仙,保佑我李宏,能平安调任,至少别被王恭厂产的火药炸死,死了也得是全尸,对了,还不能炸到脸。”

    李宏拜完三清后便走山路下山,赶往皇城王兄家里,商议调任一事。

    此去王城五十余里,诺是骑马不到半日即可到达,还可赶上一顿午饭,王兄的妻子刘氏,烧饭手艺一绝,其父亲是皇城有名酒楼的老板,刘氏自小便喜欢在后厨观看大厨师傅做菜,这王兄是有了口福,兄弟们也跟着沾光。

    李宏想到这里,又加快了速度,奔向村里乡老家中取回老马,奔赴皇城,恨不得能飞过去,毕竟在这里粗茶淡饭吃了一年有余。

    所为“乡老”,便是一村或几个村庄最有威望的老人,大明朝官府机构只到县一级的官府衙门,平日里远离县城的村里,要是有个邻里纠纷,什么小事,便有乡老带着年轻小伙子出面解决。

    遇到大事解决不了的,便向上报案官府派衙役解决。有些偏远地区“乡老”甚至可以说是土皇帝,执掌根据乡规执掌生死。

    李宏来到这地,便是本地“乡老”上报衙门,乡里有匪患,由于涉及“山匪”,衙门武力不够,有没确切查明,便报给当地区域锦衣卫,最后这差事便落到李宏头上。

    刚到此地,李宏便询问“乡老”,乡老说,“此事小人,也不清楚,还望上官查明,还百姓一个清明。”

    起初李宏以为,身为锦衣卫本该保一方平安,上管皇亲国戚,打压贪赃枉法之人,下管平民百姓,缉拿山贼匪寇。这一来二去便在这十里八村,查了起来。

    挨家挨户,排查,时不时叫上几人,去录口供,寻找线索,可还是一无所获。

    问乡老,乡老便说:“此事小人,也不清楚,还望上官查明,还百姓一个清明。”

    日子久了,这村里的人都认识了这个锦衣卫李大人,虽然总是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此处有山匪吗?”“你是不是被人压迫,不敢说出实情,放心,有本官在。”........

    倒是也不坏,帮老李家修补房顶,帮老太太打水,村里的私塾先生时常去皇城替人写家书,赚些外快,这个李大人就去替他讲几堂课,等到回来,私塾先生打来二两小酒,二人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