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太皇太后闻言。

    刚刚因为见过须扑居次云想起故人,而存留在面上的缅怀温暖之情顿去。

    老太太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

    当时可是她,否了小皇帝的建议。

    如今造成了这个局面。

    王莽急忙出班道:“青州旱灾,已到百姓流离,路有饿殍的境地了?

    怎么州郡的凑书,如今才报?”

    姚恂慢慢回头,撇了一眼义正言辞的大司马。

    稳稳心神回身道:

    “青州奏疏,是已到了几日。

    因州郡奏疏繁多,这几本许是压在其他书简之下,未曾注意。

    如今流民离京兆尚有些距离,此时开始筹备赈济之策,尚还不晚。

    如若再迟几日,恐出大事也。”

    看到王莽如此表现,姚恂的心倒踏实下来。

    现在就急着跳出来指责自己奏疏报的晚了。

    如果拖到灾民抵京,闹出乱子。

    恐怕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自己就要被当成替罪羊给办了。

    今日之事,奏疏就延误了几天,最多是失察之小过。

    如若再耽搁个半旬一旬。

    自己可就什么理由都没有了。

    刘箕知道宋弘每日都会去翻看奏疏,疑惑地瞟了他一眼。

    宋弘感受到皇帝的眼光,故作不经意地轻轻摇摇头。

    表示并未看到过青州的奏疏。

    “如今灾荒即已发生,也不是追究这奏疏早晚几日的时候。

    尚书令所言也是,流民尚未抵京,朝廷还有时间应对。

    大司农左咸,即日起配合大司马,筹备赈灾诸项事宜。”

    王政君秉政半辈子,大风大浪也经过不少。

    初始的震惊过后,开始沉着应对起来。

    “喏。”王莽和大司农左咸同时应着。

    “若无他事,就此散朝吧。”

    欣喜和忧虑交织的心绪,让年逾七旬的老太皇太后有些疲惫。

    “百官散朝。”

    礼官见没有官员再出班奏报,扬声唱喝道。

    …

    …

    “夫君,刚刚在朝堂上,你为何没有提起增开关市之事?”

    回到驿馆后。

    扑须居次云一边卸着繁琐的汉妆,一边不解的问。

    “大司马事前已经交代。

    我们本次上朝拜见,应是皆因钦慕大汉威仪,和关市无关。

    我怎好在大殿上提起?

    既然我们来了,大司马自然会派人来和我们商谈此事。”

    “都侯,门外有汉官求见。”

    一名匈奴随员到门口通禀。

    “快快有请。”扑须当知道,肯定是有要员,来商谈增关市事宜。

    “在下大司农左咸。”

    “在下虎贲中郎将孙建。”

    一文一武两位官员进门后,和扑须当互相见礼。

    扑须当有些诧异,正常大司农来谈边贸之事确是合乎情理。

    如今又跟个中郎将官,是何意思?

    “上官前来,是否商议增设关市一事?”

    须扑当也不再胡思乱想了,冲左咸一抱拳,直截了当地问道。

    “都侯所言正是,不过。商议关市之前,大司马还有些事,需要贵伉俪首肯。”

    左咸说完,以目示意了一下孙建。

    扑须当夫妇心下一沉。

    “大司马吩咐,如果贵夫人同意留在长乐宫,陪伴太皇太后些时日。

    则关市增开事宜,立马就可确定。”

    孙建大喇喇地道。

    “大司马不是答应。只要我们来朝,就可以商议增开关市之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