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孔光虽然喜欢卖老装糊涂,但是见了太皇太后的懿旨可不敢马虎。

    刚过午时,老孔光就晃晃悠悠地进了皇帝的后殿。

    “陛下。”孔光颤巍巍地弓腰给刘箕行礼。

    “行了,您老人家别装了。”

    刘箕看到黄德和全三已经把殿外之人清空,没好气地对着老爷子道。

    “陛下,臣确已老朽不堪,何来作伪之态?”孔光依然佝偻着腰,声音沙哑。

    “好,好好。”刘箕哭笑不得,无奈地摇摇头。

    孔光这是入戏太深,一出门不扮出老朽之态,自己都没法适应了。

    “太师,今日过来,欲授何业啊?”刘箕调侃道。

    “陛下是要学经还是学史?《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三传。陛下想从哪本开始?”

    孔光正色答道。

    不是吧,这老家伙来真的?刘箕心里一紧。

    “如今童子开蒙学写字,都是写什么?”刘箕讪笑着道。

    “《仓颉篇》、《历篇》、《博学篇》,均是初蒙孩童习字之文。”孔光疑惑道。

    这些书,皇帝六七岁的时候,就应该在中山王府写的滚瓜烂熟了。

    “就写这些。”刘箕一拍桌案:“从《仓颉篇》开始。太师先誊几句,朕跟着抄。”

    孔光应着,一头黑线。

    刘箕正了正色。又低声吩咐孔光,让他想想办法,弄个百十来人经商所用的“过所”、“私传”凭证。

    孔光眼中精芒一闪,点点头。

    他虽然现在不管事,但是在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地熟识的故吏不少。

    弄个区区百十人的本地“私传”凭证,还是小事一桩。

    本来官宦人家找关系,开“私传”卖给别人走商队也是常情。

    正事安排好,刘箕唤黄德去取笔墨书简。

    “《仓颉篇》,太师请誊吧,朕等着练呢。”

    孔光一开始以为皇帝是开玩笑,想不到现在真的要抄蒙书。

    《仓颉篇》六十字一张,共五十五章。

    老头坐定了,端端正正地写了前两章,一百二十字。

    当朝太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一笔隶书,写的比刘箕前世看到的字帖还漂亮。

    刘箕生于两千多年后的书画之乡。

    虽然人家是书画双绝,他属于书画双废,但也算摸过几年毛笔。

    将孔光书写的样本摆好。刘箕拿起笔,一笔一划认真地抄了起来。

    孔光坐在皇帝对面,好奇地看着他抄写蒙童才学的字。

    有些字刘箕拿不准是什么,还要问问孔光。

    老孔光含糊地应着,渐渐打起了瞌睡。

    这样捱了近一个时辰,孔光起身告退。

    刘箕知道老戏精这是要打卡下班了,这老师当的还真是敷衍。

    “太师有劳了。刚刚嘱托之事,太师切莫忘记。”刘箕不放心,又叮嘱一句。

    “陛下放心。臣虽老迈,这点记性还有。”孔光晃晃悠悠朝殿外走去。

    “太师,明天或者大后天再来。朕后天和大大后天有事都要出宫。”

    刘箕又冲快晃到殿门口的孔光喊道。

    老孔光朝后摆摆手,也不知可听清了没。

    太师走后,刘箕继续认真描写着那些字。

    黄德站在殿门口,不时看两眼俯身认真书写的小皇帝。一脸欣慰的笑容。

    “黄德。”刘箕停下笔,朝门口喊道。

    “老奴来了。”

    黄德快步赶到小皇帝身边:

    “陛下可是把书简用完了?老奴再去给陛下取些。”

    “不是、不是。”

    刘箕把笔墨书简往前一推:

    “今日写了这许多,太乏累。安排人把笔墨收了吧。去叫紫云、杜鹃过来,给朕捏捏肩膀。”

    说完,刘箕起身,走到留下的那把太师椅上一坐。

    学着老太皇太后一样,闭目养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