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兴在城门口刁难那群山民的时候,刘箕等人出了东市首饰店那条街。

    为免太惹眼,一行人又恢复了前五后四的队形。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跟在杜迁后面的刘箕。

    优哉游哉地边溜达,边欣赏着春光下都城的繁华美景。

    姚氏的后夫是小买卖人,所住的街巷离着东市不远。

    一群人虽是闲庭信步,不多时也到了姚氏家门前。

    此刻天已过午,百姓多在忙着做活,街巷上没有什么闲人。

    姚氏家的门虚掩着,没有栓上门栓。

    刁钻的春风顽皮地穿过,给它微微开了一条小缝。

    “阿母、小妹,你们不知道。

    如今我在皇宫中当差,别看手底下就一什兵,十来人。

    可是秩四百石俸禄的级别,赶上那寻常军里,管着几百人的一曲军侯了。”

    刘箕等人刚挨近门口,就听到姚胜咋咋呼呼的声音传出来。

    刘箕拉住蒋兴要去敲门的手,拿指头在嘴唇上嘘了一声。

    众人会意地微笑着点点头。

    都饶有兴致地挨在门边,听院内的姚胜吹嘘。

    “皇帝陛下说了,以后我们在宫中当值时穿的衣服,都要用蜀锦彩绣制作。

    上面绣上大海鱼。还要每人给我们配一口绣着春花的腰刀。”

    姚胜坐在院里一个木桩子上,兴致高昂地讲个不停。

    张珍在他对面一个小矮墩子上坐着。

    两手托着腮帮,一脸崇拜地望着滔滔不绝的哥哥。

    姚氏在院中一边听姚胜絮叨,一边翻晒着昨日收来的山菌。

    偶尔转回头,微笑着看两眼正在聊天的一双儿女。

    “哥哥,你们是武官又不是厨丁,衣服上绣鱼干嘛。

    为什么不绣上大老虎?还有刀上怎么绣花?”

    忠实听众小张珍不解地发问。

    “陛下说的那鱼,不是吃的鱼,是什么经书上的。

    长着龙头比大老虎还威风。

    刀上绣花嘛,陛下说能绣,那自然就是能绣的。”

    “哦。”

    张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小脑瓜里想象着长着龙头的鱼,会是什么样子。

    “阿母,我还没关饷。那两千钱是陛下赏赐的。

    你和小妹做几身好衣裳。

    平时多买鸡鸭羊肉之类肉食,给妹子补补身子。

    陛下都可怜她太瘦弱咧。”

    门外的杜鹃闻言,暗暗瞟了一眼刘箕。小嘴巴又翘了起来。

    “放心吧,平时短不了你妹妹的吃食。她正在抽条长个,瘦些也正常。

    你现在饷钱多了也不能乱花,余的钱你好好存起来。

    过两年,街坊里有那看着可意的闺女,也该给你成个家了。”

    姚氏边翻着菌子,边笑着道。

    “我年岁又不大,着急成什么家?”听到母亲提到娶亲,姚胜一张大脸微微发红。

    “对了阿母。”

    姚胜看着母亲手里翻捡着的半干菌子道;

    “以后这山货生意也不必做了。我比秩四百石的饷钱。

    咱家吃喝用度足够了,就是几年后娶房亲也绰绰有余。

    再说如今陛下如此器重我和杜、蒋二位兄长。

    待陛下亲政了,我们水涨船高。

    说不定以后也能得个将军做做。

    当了将军开府建衙,和你现在送货的那几家大户的东主,都成了同殿僚属。

    那东主自是不识得你。以后我若有事到他们府上。

    后院采买管事若是见了我,告诉他们东主,我是给他们府上送山货人家的小子。

    那岂不会被他们看轻了?”

    门外众人听了,实在忍俊不禁。

    “姚大将军在家吗?”

    怕众人笑出声,被姚氏发觉了于礼上不周。

    刘箕赶紧推开门,嬉笑着问道。

    “陛下?”

    姚胜惊得从木墩子上一蹦多高,站起了身。

    想到刚刚的话肯定被门外的众人听到了,脸刷的又红了起来。

    “皇帝小哥哥。”

    张珍也认出了刘箕,惊喜的从矮几上起身喊道。

    “死丫头,别乱喊。”姚氏赶紧扔了手中握着的半把菌子,轻轻推搡了一下张珍的削肩,拉了她就要下拜。

    刘箕快速闪身进院,双手虚扶道:“切勿多礼,我本就是微服出宫。大家莫声张,表露了身份诸多不便。”

    众人也跟着进了院子,重新把门掩上。

    姚氏有心把大家让进屋去,无奈一下来了十来个人。

    房子实在不大,都挤进去也不便款待。

    “你家这院里还挺宽敞,咱们人多就不进屋了。

    去取几张席子来,大家坐在院中叙话就好。”

    刘箕看出姚氏窘态,对着姚胜吩咐道。

    西汉还未流行板凳,百姓都是席地而坐的多。

    姚胜去屋里取了两张草席铺于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