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铜红釉、秘色瓷这些如果是特色,那么巩窑在细微之处也能见真章,像是化妆土。

    这东西也叫化装土、护胎釉或陶衣。

    是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抹在陶瓷胎体上,使器物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起装饰作用的色浆。

    如果说这些技术还比较普通,那么独一无二的东西这里也有,像是天目釉。

    这是创烧于以黑釉瓷,闻名的胡建建阳的“建窑”成品。

    指黑瓷釉面的窑变现象,其在光照之下,从器表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紫等色融合在一起的光彩,变幻莫测。

    有的说是霓虹人把底釉上奇异的色点,惊为天之目,故称天目釉;

    有的认为产于胡建、西江等地。wwω.xしéWêи.cóm

    有窑变、玳冒、油滴、兔毫、木叶等斑色。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国内很多名窑、古窑口,很多技术都是想通的。

    比如之前陈文哲研究秘色瓷,就感觉这秘色瓷的烧制就跟很多窑口的技术有关。

    甚至秘色瓷失传之后,它的工艺都有可能被其他名窑继承。

    不得不说,唐代可以挖掘的宝藏,还真是不少。

    就像是上一次陈文哲去长安,就在长安有大收获。

    之前他就有想法,想着系统的研究一下大唐文化,比如唐代的建筑、石凋碑刻等等。

    】

    陶瓷、唐三彩什么的,陈文哲肯定很了解。

    但是,一国,或者说一朝的文化,最终都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

    这一点他在研究牡丹纹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

    要知道牡丹纹可不止是用在瓷器之上,反而用在棉麻丝绸之上更多。

    甚至是家具、建筑之上,都有凋刻牡丹纹。

    在唐代,用来烧制瓷器的纹饰,就大量用在建筑之上!

    或者说,建筑之上的纹饰,后来又被用在了瓷器之上。

    陈文哲对于一切古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古建筑也不能例外。

    因为这些古建筑,承载的不止是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还有其隐藏着的历史真相。

    这就是地大物博,历史传承久远的好处。

    只要想研究,就绝对会有收获。

    对于唐代留存下来的古建筑进行研究,那么会得到什么?

    想到这里,陈文哲有点出神。

    回朔一件古董,绝对不如回朔一件古建筑,看到的古代镜像更多。

    而我国的千年以上的古建筑,应该是不少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信片上,就印刷的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代。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成就辉煌。

    唐代建筑有什么特点?当时人们用什么样的器皿?

    通过留存至今的唐代古建、文物等,我们能够管窥千余年前的大唐生活气息。

    我国早期的建筑,大都使用木为原材料建造。

    虽然木结构美观但它即怕潮又怕火,修缮起来费时费力。

    这也是为什么木结构留存至今,数量并不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