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南宋到元的改朝换代期间,话本、元曲唱本和年画(版画)广泛地走进市井民间,直接催生了元杂剧的繁荣。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一批剧作家,取材于民间历史题材创作的杂剧作品,将东周列国汉唐宋元英雄人物故事搬上了舞台,深受平民百姓的追捧。

    这个时候,景镇青花的创烧,正好让人物故事有了更好的日用载体。

    此前磁州窑也有少量人物故事题材的罐、瓶和枕等,为景镇窑烧造元青花人物故事作品,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磁州窑的工匠们为逃避战事来到景镇,也将这样的创意带到了窑场。

    于是,元末杂剧的勃兴,叠加元末明初的频繁战事,客观上激发了JDZ画师们的英雄崇拜情结,并诉诸于青花的笔下。

    工匠们在反复比较试验之后,发现椭球体的罐身,因为圆周表面比别的瓷器平整阔大,更适合表现复杂的人物通景故事。

    英雄的豪迈情绪,与壮硕雄浑的青花大罐,气质上十分吻合。

    大名鼎鼎的“元青花八大罐”(青花人物故事大罐),个个都是不可多得的唯一。

    除了亚洲私人收藏的西厢记焚香图罐,与宝岛王定乾收藏的锦香亭图罐之外,其余六件均取材于民间英雄故事。

    且看英国收藏家埃斯肯纳奇,收藏的“鬼谷子下山”大罐。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它以1568.8万英镑成交。

    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该罐所绘故事是“孙庞斗智”的一段,但表现的主体又是孙庞的师傅鬼谷子。

    军士持矛开路,虎豹拉车,青年将领掣马执旗,上书“鬼谷”二字。

    主人公鬼谷,端坐中车,没有呐喊,没有血腥,没有谋略,甚至连对手也没有。

    为了渲染安静,画师以细笔一丝不苟地描绘着路旁的松竹和草,那些草,兀自开了花。

    鬼谷在沉思,将领跟随,兵士不言,虎豹低头。

    松无声,竹无声,花草无声。

    如果说如此渲染无声,一定预示某处有大声的话,那就是军旗上的“鬼谷”二字。

    上将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智慧和正义的最高境界。

    而元青花三顾茅庐图罐,裴格瑟斯基金会收藏。

    裴格瑟斯基金会收藏的“三顾茅庐”大罐,描绘的则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

    画中的诸葛亮头系软巾、身穿长袍,盘膝坐在苍松之下,书童双手捧书匧站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

    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

    树下刘备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

    关羽和张飞在一边窃窃私语,画中把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才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焦急烦躁的神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技艺。

    元末明初英雄故事,“三顾茅庐”最是深入人心。

    把这个故事搬到青花罐上,传递了朴素的价值观,忠、义,再加上智慧。

    英雄不都是悲壮美,也有阴柔美。

    霓虹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图”大罐,就让人们看到英雄的另一面。

    此罐盖为荷叶形,有荷叶叶脉,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