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启青花五子登科罐,直口短颈,熘肩鼓腹,圈足。

    通体以青花绘就,层次丰富,布局得宜,毫无繁缛之感。

    釉色泛青,釉质细润莹白,胎釉结合紧密,与青花翠蓝之色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腹部绘“五子登科图”,人物神态各异,动静结合,古典韵味极浓。

    笔意精微,图中景象呼之欲出,蕴含文雅祥瑞之气。

    这算是天启朝,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最后是崇祯朝,这一朝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还不如天启。

    此时的青花瓷特色,跟天启也差不了多少,最多也就是落款不同。

    款识的问题,之前陈文哲已经梳理的十分清楚。

    所以,在做天启瓷器的时候,变幻一下底款,崇祯的瓷器也就有了。

    之后就是清代的青花瓷,清代前期青花基本都采用浙料。

    但由于青料制备技术和绘彩工艺的不同,因此各时期青花呈现不同的特点。

    顺治时期禁止出口贸易,工匠们争夺国内市场,所绘的纹饰迎合大众需求,表现出社会环境的封闭状态。

    青花纹饰沿袭明风,同时创新,以洞石纹饰、梧桐叶纹饰为主,凸显顺治时期的社会环境的宽松。

    这一时期的风格特色还是很显着的,比如看这件青花洞石芭蕉凤穿麒麟纹罐。

    它高25c,圆口,短颈,丰肩。

    罐体鼓起,下腹略收,整体显得丰润饱满、稳当厚重。

    通体内外施白釉,白中泛青,莹润素雅。

    腹部绘制凤穿麒麟纹饰,以芭蕉、山石为背景,瑞兽绘画栩栩如生,山石勾勒流畅洒脱。

    青花浓澹有致,明朗清新,釉色白洁均净,画面生动赏心悦目。

    顺治青花器的种类有不少,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

    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

    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

    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

    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

    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

    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

    其中也有一些大器,代表作有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

    此件青花大罐尺寸可观,胎体厚重,器壁线条流畅,上丰下敛,呈挺拔之姿。

    腹部绘缠枝牡丹,布局繁密而有序,笔意酣畅洒脱。

    所绘牡丹饱满硕大,饱满艳丽,风姿典雅。

    釉色莹润光洁,青花色泽澹雅自然,颇有水墨写意趣味,生动活泼。

    加之体量颇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顺治之时虽然也是连年战乱,但是相比崇祯,一个是王朝的开创期,一个确实末世,自然是不能比。

    顺治之后,就是康熙。

    到了清代最鼎盛的清三代时期,其开创者康熙朝,其青花色泽鲜丽,莹澈明亮。

    此时青花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层次分明。

    这时用分水法绘彩,仅用一种青料,便可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

    这种多色阶的青花,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使青花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姿,因此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