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些老瓷器的鉴定,都可以观察底足。

    毕竟底足难彷,像是有些底足有黑色的芝麻点。

    这种芝麻点,有的说是匣钵里面的脏污染的,也有的说是胎土中铁分子溢出,后面一种可能性更大。

    彷品烧制的时候,直接用铁锈粉撒在胎土上,这种情况下的芝麻点,漂浮在胎土上且过犹不及。

    一般在底足的中间,圈足上有明显的黄色火石红,这是典型的黄衣子特征。

    而霁蓝釉的气泡,因为漏光不太清楚。

    像是真实的元代霁蓝釉气泡,形状大小排列很像项链,与宋瓷的聚沫串珠很像。

    这种气泡排列,应该与明代永宣传世瓷器霁蓝釉鲜红釉一致,与元明青花不太一样。

    青花气泡有层次感,却没有形成像项链一样的聚沫串珠。

    当然,由于彷制技术的提高,气泡只能参考不能当作唯一标准。

    所有的瓷器都要从胎釉彩三方免参考,并辅助以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相结合才能尽善尽美。

    这些都是有呈色的釉料,引申出来的单色釉瓷器。

    青花料如果单独使用,也是一种单色釉。

    只不过,这样单独使用青花料的不多,最起码也有白底青花。

    白蓝相间,更能显示出青花料的美丽。

    其他还有跟红釉配合,这就是青花釉里红。

    跟众多釉料配合,就是粉彩、五彩、斗彩。

    而其中青花料的呈色,陈文哲现在才研究到回青和石子青的混合料。乐文小说网

    据史料记载,御用回青由西域少数民族进贡,珍贵稀有,成色漂亮。

    回青料含锰量高,呈明显的紫色。

    回青料主要是正德后期,至万历早期御窑厂使用。

    明嘉靖时期,使用回青料较为普遍。

    石子青料的发色,就比较有争议。

    所以才会有“回青行,石子青废”的记载。

    根据史料记载,景镇窑在使用回青料之前,曾使用石子青料。

    在疆区进贡回青料前,明代中后期,主要是正德年间,多使用石子青料。

    使用回青料后,后来才将回青料和石子青料配合使用。

    之后又一种兴起的是浙料,

    之所以叫浙料,源于其产地江浙绍兴,金华一带。

    浙料发色青翠,色重浓艳,轻则澹雅,是国产青料中的上乘品。

    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前期,景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浙料的代表作青花花果龙纹长方盒,青花出戟花觚,青花人物纹长颈瓶等,也都出自于这一时期。

    除了这种国产里,国内还有一种有争议的青料。

    用得好,出珍宝,用不好,就是垃圾。

    这就是珠明料,珠明料产于云省。

    这是一种发色明丽纯正,鲜亮透彻的国产青料。

    这种青料如同我国的水墨画,层次分明,可以墨分五彩。

    你见过水墨画吗?就是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