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其实,历代帝王相比,除了秦皇汉武,和平皇帝之中,哪个比得上明孝宗?

    可惜了千古一帝这四个字啊!

    所以,请记住这位明朝的好皇帝,他才是在民间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人。

    当然,陈文哲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他只是一个瓷工。

    制作娇黄釉瓷器,肯定不太容易。

    要想彷制合格的弘治娇黄釉瓷器,必然要对这种瓷器有所了解。

    所以,陈文哲按照套路,先从器型上来彷制。

    黄釉器属于御用器,在器型上也以规整端庄为主,很少会看到奇型怪状之物。

    这也和弘治帝的喜好,离不开关系。

    弘治帝这个人喜欢素雅高净,对宋朝单色釉瓷的素雅之美,非常欣赏和喜欢。

    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胎釉精细。

    瓶罐类器型,口浅足正,外部和口部都会施上釉。

    立体型造型的瓷器,也就是琢器,一般内不修、无釉。

    比如玉壶春和梅瓶这两个器型上,有一些会把八棱口改成荷口,再加上瑞兽附耳贴首。

    这是取一个臣民忠心耿耿,举国和谐的好寓意。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器型,必然要有好的胎土。

    从现在存世的弘治黄釉瓷来看,其胎土也是很特别的。

    如果是原来,就算是因为这种胎土,陈文哲也不会选择彷制这种瓷器。

    其实,行内人都清楚,从元朝起到万历期间,精品御窑瓷器使用的皆是麻仓土当作胎。

    到了弘治这里,胎土和明前朝胎坯基本一样。

    但淘洗更加细腻,所以坯胎足够致密,灰白带黄,以及泛一点褐色红的感觉。

    麻仓土的麻烦,就不用再多说了。

    陈文哲也就是最近彷制了元青花,有着一些剩余的麻仓土。

    要不然,他肯定避开从元朝起到万历期间的所有经典瓷器。

    这就是彷制精品瓷,特别是历史名词的难度。

    除了器型、胎土,再就是釉色。

    看过很多弘治黄釉瓷器的人,都会觉得,它们给人的玻化观感还挺强烈的

    乐文小说网。

    但这其实是因为这个时候的釉料配方特殊,而且遗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也无明确记载。

    所以,大家也没有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方法去判断。

    只能从感官和接触面上看,弘治黄釉不仅拥有润黄润黄的“鸡油黄”釉面。

    而且当釉料与胎泥的膨胀系数不同时,就会产生爆裂现象。

    在一些暗刻花纹处,积釉较深的地方呈褐色。

    拿着放大镜仔细看,往往看到流散的釉随裂走。

    因而刻纹有呈锯齿的现象,且淋浇法(施釉方法)在凸线纹路上方釉层就比较好,呈色也较深。

    黄釉器作为皇家御用的瓷器,流传的精品也确实比较少。

    这颜色如何,出类拔萃否,是辨别弘治黄釉瓷器的关键依据。

    如果做好了最重要的颜色,那最后剩下的就是款识。

    从已经出土的弘治器物中可以看到,其底部的款识是“大明弘治年制”标准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