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碑,不管是干什么用,都由于一些实用的目的。

    最早的3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桉的。

    帖,最早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

    后来写得优秀的墨迹难以流传,于是把它们刻在木头、石头上。

    可以多次拓制,这样就把刻于木石上的这些原来的墨迹作品,及其拓本统称为帖。

    认真概括起来,碑、帖有几方面的区别。

    首先是制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没有文字,后来为托顽金之坚以期永垂后世,在碑上增加了文字。

    这时,有了变化,字迹从最初的随意刻画,到庄重严整、一丝不苟。

    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传扬书法。

    所以书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

    唐以前的碑,多不署书者姓名,可以看出碑是重内容而轻书写的。

    刻帖的目的是传播书法,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

    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它的选择标准。

    只要是名家的书作精品,即便是只言片语的一张便条,也照样收入,很少顾及内容。

    其次是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所用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

    直至唐太宗御笔亲洒,才开始有行书入碑。

    草书刻碑,除升天太子碑外,绝少有。

    而刻帖一事始自赵宋,多数是诗文简札,所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

    再就是形制的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数是长方形,也有圆顶、尖顶的。

    虽然有一面字的,但也有两面以至于四面刻字的。

    丰碑巨碣动辄丈余高,气势宏伟。χιè

    帖因为多取材于简札、书信、手卷。

    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长则一尺至三四尺。

    一般呈横式,多为石板状,只在正面刻字。

    另外,帖有木刻的,碑则绝少。

    最后就是制作方法不同,南朝梁以前,碑一般是书丹上石。

    即由书写者用朱笔,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碑石上,再经镌刻。

    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笔画有风格上的变化。

    即与原书丹之字,略有出入。

    还有的碑刻,甚至未经书丹而直接奏刀。

    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艺术情趣,有极浓的金石味道,非毛笔书写所能体现,实际上是书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

    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的纸以墨摹下来,然后用朱色从背面依字勾勒;

    再拓印上石,最后刻,比碑多出两道工序。

    虽然程序复杂,但刻帖要求忠于原作,尽力毕肖,每道工序均不得搀入己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平。

    了解了碑和帖的区别,才能更加容易鉴定碑刻和拓帖。

    比如眼前,陈文哲就可以轻易的分辨出那些是伪刻。

    ….

    主要这里的石碑太多,而且品质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