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上了几天私塾这一点上,初次参加起义军的时候,对朱元璋的帮助确实很大。

    毕竟起义军中,最多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但仅凭这一点,远远谈不上什么文学造诣。χιè

    在之后,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朱元璋对文化方面的学习很是注意。

    比如每攻下一处城池,首先就是将当地著名的大儒请到府上,虚心请教。

    他让大儒们为其讲解各类知识,包括元末明初著名的大学者宋濂,就是朱元璋御用的讲师。

    虽然朱元璋好学,但奈何底子差,整体上的文化程度比那些文豪还差很多。

    但作为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这已经不错了。

    另外在经过多年的学习,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已经不低于一个普通的进士。

    无论是批阅奏折,还是来往书信,也都能看出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

    比如明初时有个诗人叫做钱宰,曾在某天夜里做了一首诗。

    原诗句为:“四鼓咚咚起着衣,五更朝罢尚嫌迟;何时得遂田间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次日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就说:“昨夜做的好诗啊,但是我没有嫌迟,不如改做忧字如何?”

    钱宰吓得慌忙磕头请罪,一首诗,朱元璋改了一个字,意境就完全变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文学造诣不算很低。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得来的。

    其一,就是曾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

    其二,就是在当和尚的过程中,游离四方,增加了见闻,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的读书。

    其三,就是在后期不断地学习和请教,最终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这些都是后天学习,那么谋略方面,就只能说明他天赋异禀。

    若非要说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也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若讲朱元璋在军事方面以及谋略方面,那可谓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杰出人物。

    朱元璋具备成功领袖所需要的的一切素质,包括高智商、高情商、出众的谋略、远大的眼光和超高政治水平和军事才能。

    这一点,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有目共睹。

    首先就是在参加红巾军时,朱元璋能够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

    他善于安抚下属,能够将下属的才能用到极致。

    他很清楚自己所统领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水平,擅长什么,又适合什么。

    比如在早期的对抗陈友谅时,安排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守洪都。

    正是他明白朱文正的能力所在,才放心地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除了能识人用人外,还有就是军事才能。

    无数次的大小战役,朱元璋或亲临战场指挥,或在大后方排兵布阵。

    事实证明,朱元璋往往是正确的。

    这种敏锐的军事才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火中练就出来的。

    最重要的就是杰出的政治才能,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在建立大明后,朱元璋对于一个帝国的治理,也深刻地体现了其卓越的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