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本金装饰这种新兴工艺,是把金粉溶于胶水中,然后用绘笔描画瓷器纹饰,俗称“描金”,这便是本金装饰。

    康熙五十一年(1712),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给奥日神父信件中,曾提到景镇金彩的调制方法。

    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至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

    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份,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

    金子和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

    在瓷胎上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料的方法一样。

    这种使用金粉绘制的金彩,经低温烘烤,然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磨擦,能够发出金灿光泽,达到镀金效果。

    与以往的金箔贴金相比,描金图案更加细致生动,金粉与器物结合越发紧密,不易脱落。

    当然,操作起来也不是很简单。

    其操作过程,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步就是擂金粉。

    这一步就很不简单,首先要将金箔放在瓷质擂金盘内。

    再加入适量水,加温到40℃左右,用手在盘内不断研擂,使其变成金粉,再用1200目筛箩过细。

    第二部是以本金1分,加入0.5%西赤,置于调色碟内混合。

    然后加入树胶溶液5-6滴,调至金粉不起泡为宜。

    把调好颜色的碟子,放在热水碗上烫干。

    再用描金笔,沾水调金,描绘纹饰。

    最后一步就是烧成后,用玛瑙笔在金上,刮出金色亮光来,或用细沙擦磨。

    用本金制作金彩瓷器,加工难度很大。

    首先用金不宜过厚,过厚则呈色灰暗,且易产生“脱衣”(即金色的脱落)现象。

    其次用金要一笔涂成,不要加填,否则也会影响呈色,引起“脱衣”。

    另外使用水分要适当,水分过少也会引起“脱衣”现象。

    冬季胶水易冰结,则用大蒜汁调匀金粉为宜。

    最后烧成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金呈色出玫瑰色或紫色,失去黄金的光泽。χιè

    技术是一步一步慢慢进步的,所以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洋金装饰开始盛行。

    1830年,日漫国人居恩,创制出“金水”。

    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王水就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的混合物。

    黄金溶于王水之中后,然后绘画。

    这种金彩制作方法,大约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传入国内,并应用到景镇瓷器制作中,被称为洋金工艺,又称:亮金或金水。

    优点很突出,首先是金彩发色好,光亮平整。

    其次是金彩涂层薄,大大降低了黄金的使用量。

    最重要的是工艺简单,不需要像本金那样,出窑后需再进行打磨抛光。

    最后最重要的优点,就是金彩附着力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所以说,像是金彩这种手艺,越是到近代,工艺水平越高,制作出来的金彩瓷器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