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点运气,才能完成想秘色釉流霞盏这种奇迹啊!

    提及秘釉流霞盏的重现,就连邓希平大师也只能简单地用“这只是一场机遇”一句带过。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人力物力的投入和耐心深入的思考,这场“机遇”就不会随便降临。

    秘釉流霞盏的成功,离不开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

    而且只有乐于探索、敢于探索,才能有结果。

    兴趣爱好,加上努力,才能得到丰硕的果实。

    只有懂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秘釉流霞盏的创作过程,到底有多么艰难。

    因为没有前人经验借鉴,只能从零开始。

    想要完成一次创新,只有不断地找资料、一次次地做实验,于黑暗之中探索光明前路。

    相比前人,陈文哲就是直接踩在了人家的脑袋上,所以他才能自信很快就掌握这种瓷器的烧制技术。

    他不用挑选泥料,不用多次试烧,也不用摸索着制胚,也不用研究釉料配方,因为这些前人都给他躺平了。

    所以,创新最难,在创新的过程当中,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比如,从泥料选择,到胚体制作,及至釉料研究,最后到烧成工艺。

    每一个环节,都会历经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最终舍弃无数废品,及无数效果不理想的次品,才能得到一件精品。

    而这还是有结果,往往在创新的过程当中,你付出了无数努力和汗水,却什么收获都不会有。

    这种在黑暗之中前行,摸索着道路,不知道终点的过程,往往会让人绝望。

    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中间的殚精竭虑,才终于烧制出了心目中的理想作品。

    漫壁云霞,乾坤变幻,这是秘色釉流霞盏的一个特点。

    秘釉流霞盏的问世,不仅在工艺还原与创新的学术层面意义非凡,更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观念,达到了工艺美学与佛教哲学思想的高度统一。

    适逢光源照射时,“秘釉流霞盏”漫壁云霞,空碗倏然变满,像是盛满了清冽山泉,更像盛满了佛家的淡泊与宁静,如梦似幻!

    看到它,你会有一种:即空即满,晦明晦暗,颇有“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味道。

    真可谓“一处妙弦巧更奏,掌间幻然生乾坤”!

    色如朱砂,流光溢彩,这是秘色釉流霞盏的表象。

    秘釉流霞盏釉面光亮无比,清透澄明,色如晚霞横渡,流光溢彩。乐文小说网

    不同灯光不同角度观察之,意味全然不一。

    光影流转,移步换境,变幻无穷,其无上妙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从不同角度观察釉面,可以看见不断移动的抛物线光面。

    这时,好似盛满清水一般,亦空亦满,若有若无,让人难以分辨是真是幻。

    光照时,盏上会出现一个光点,宛若一個失重的玻璃球,人走动,球体的光线随之变幻,内壁薄雾环绕,漫盏光华挥之不散。

    这肯定是造化所得,天成瓷器。

    所以,这样的瓷器,就算是创作者,也很难大批量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