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到了现在,国内阳洛那边仿制唐三彩的时间,已经有一百多年。

    所以,他们那边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如果要制作唐三彩,去他们那边购买原材料肯定不会错。

    现在陈文哲之所以还要买一些必备的工具,只不过是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

    所以,他还需要古代使用的陶车用来拉胚、利胚、修胚,还需要一些雕刻工具、模具等等。

    因为唐三彩的制作一般采用先雕塑,后翻模,再按坯,最后粘接组装。χιè

    所以,一些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使用工具,可不是什么工具都能用。

    现代人仿制古代陶瓷器,往往为了节省成本,或者是省时省力,就能用现代工具的工序,就全部被机器替代。

    而这么做出来的仿古瓷,可就没有古代的那种韵味了,甚至会出现一些很明显的现代机器痕迹。

    而古代唐三彩制作商,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他们根本没法使用机器,所以很多特定的痕迹,就遗留在了作品之上。

    比如,因为制作之时,同时采用轮制和捏制的方法,无论是在俑类和器物类,都留下了这些工艺痕迹。

    人物、动物多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

    这些工序留下的痕迹,都非常明显,仔细观察古代三彩陶器身体内部的胎面上,许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印。

    像是扁圆体三彩器物,如扁壶等,侧面基本都有对接及刀削痕。

    再如钵、罐、瓶、水注、盘、碗等采用轮制法,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细小弦纹清晰可见。

    仿制品就不同了,有的采用注浆工艺,器物胎体上看不到捏塑和轮制,以及合模泥粘工艺。

    这样的制作方法,与真品迥然不同,成品手感较轻。

    当然,这里面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圆型器物,有的是在注浆或模制成型后放在转盘上,利用转盘的旋转,用工具划出一道道轮制的痕迹。

    但弦纹看上去,线条不自然。

    有的采用与唐代相类似的模制按坯工艺制作,但组合后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器皿都显得笨拙,比例不协调,线条生硬。

    还有的过于精雕细做,画蛇添足,让人感觉不到唐代三彩的神韵。

    通常情况下唐三彩人物俑,凡是没有衣物遮住的皮肤均不施釉。

    如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一般采用彩绘。

    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巾帽等用黑色,口唇和面颊用朱红。

    人物的五官、须眉描绘的细致入微。

    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变淡变薄,且渗入胎体。

    仿制品的彩绘颜色鲜艳清晰,看上去比较浮,勾画的线条不干净利落,人物表情显得呆滞,所用笔法描绘的往往不到位,与真品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不管做什么唐三彩,都需要研究明白这些细节。

    比如说做马,就必须要了解唐代的马。

    唐时的三彩马都体形高大,披饰华丽,且马尾梳绑短小,一看便知道是品种优良的战马。

    在唐朝时期当年的西域诸国,吐番,突厥等都向唐王朝进贡或赠送品种优良的外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