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窑变瓷,可以说成败完全在于一把火。

    高温窑变釉成不成功,完全看你手上功夫和施釉的技巧,和釉性掌握的多少,以及施釉的厚薄、先后。

    各种技术难关,陈文哲研究的明明白白,但就是这样,他要烧制一些特殊的窑变釉,也需要看运气。

    运气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陈文哲不想去碰。

    所以,他打算制作一些能够掌握的东西,比如郎窑红、郎窑绿,苹果青釉、苹果绿釉。

    这些也是窑变釉瓷器,但是他能够通过把控烧成技术,得到完美的作品。

    想要烧制成功这两种最简单的窑变釉瓷器,必须要先回烧制豇豆红瓷器和郎窑红瓷器。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

    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豇豆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含有粉质。

    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

    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

    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

    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

    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

    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

    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这些器型都算特别,做起来相比碗盘碟要难一些,原来陈文哲也没做过几件。

    现在做起来,他还感觉十分新奇。

    特别是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这些器型都不多见,他也从来没有做过。

    这一次做,速度就慢了,从练泥、到拉胚,之后需要晾晒,再利胚,之后又需要晾晒。

    一步步工序下来,只有器胚合格,才能刻花、上釉,最受烧制。

    当然,想要苹果绿,必须先会烧豇豆红。

    可烧制豇豆红的难度,也很大。

    在古代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

    这可不是古人不想多烧,而真的困难。

    千年难烧一器的豇豆红,这可真不是瞎说的。

    甚至在景镇那边,还有“要想穷,就烧红”乃景镇当地的一句民谚,意思就是高温红釉难烧,难烧到能把你烧穷?

    若问:陶瓷中最难烧的是什么?当答:高温红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