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三岁以下孩童不宜上坟扫墓,所以这一天嫂子留家照顾小文小秀,其他人都早早起来。

    香烛黄纸,叠好的金银元宝,祭品酒菜点心,还有锄头、镰刀、扫帚等物品。

    两架马车一前一后,陈墨虚和大哥陈斌赶着车在后头,车厢里放着上坟用的东西器物。

    只见前面马车的后帘子拉开,原来是小倩妹妹。

    陈墨虚朝她笑了笑,却见小倩慌张地放下帘子。

    “哈哈...”大哥陈斌碰了碰陈墨虚揶揄道:“聂家妹妹比你小五岁,还要在等几年呢。”

    “哥你说啥呢?我咋听不懂?”陈墨虚有些疑惑。

    出了城门上了官道就宽敞起来,路上皆是行人车马。

    本就是清明祭祖之日,又恰逢慈恩寺的超度水路法会,十里八乡都往那赶集。

    陈家和聂家祖坟都在县城外大约十五里路的雁霞山上。

    山道崎岖,车马停在山脚下,有临时的山民看管,挣点外快。

    雁霞山不高,但也峰峦起伏,青翠秀丽,有雾气自山林中缓缓飘没。

    走了约半个时辰,坟地就在不远处了,聂家祖坟则是在另一个山头。

    陈墨虚只觉得这次上山比去年轻松多了,身轻如燕,不觉丝毫疲累。

    可见这《日月引真诀》看似平常,却又不凡,等到筑基初成,一定更加玄妙。

    只见边上的松柏青翠茂盛,冠盖如庭,两处坟墓,一座是曾祖父母,一座是祖父母。

    陈家并非世居麟湖县,而是自曾祖逃荒避难而来,满打满算也还不到百年。

    又是一脉单传,不曾开枝散叶,也就陈墨虚这一代,人丁开始有兴旺之兆。

    “才一年就又有许多杂草!”老爹陈达撸起袖子,挥着镰刀开始收拾。

    刘敏擦了擦汗,拿起扫帚吩咐道:“斌儿你拿锄头去弄点黄泥土,墨儿去把酒菜点心先摆好。”

    一家人各自忙碌起来。

    简单水煮过的鸡鸭鱼肉,加上草团子和一坛黄酒,摆至坟前。

    老爹陈达手持三柱清香,先朝左右拜了拜:“山神爷,土地公,保此阴宅常安宁,不生蛇虫得清净...”

    说罢,将香插入土中,又点燃一打叠好的金银元宝,顿时烟气袅袅...

    先敬过了山神土地,之后才是祭拜先人。

    娘亲刘敏烧着金银纸钱,祈愿着:“爹娘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孩子们都长大了,爹娘你们就放心吧!”陈达将黄酒洒下,告慰着,似乎红了眼眶。

    燃香烧纸,烟气萦绕,有风拂过,也带着思念。

    爷奶去世较早,陈墨虚没有太多记忆,可是看着爹娘哀思沉重,他也难过。

    祖师说修真之道,可以举家拔宅飞升,我一定也可以做到!

    “他年我若得长生,携我父母共飞升!”陈墨虚心中许下誓言。

    前世孤儿,如浮萍飘零,不知来处,只剩归途,受尽人世苦楚。

    今生有爹娘慈爱,他绝不愿丢弃这人间亲情。

    “墨儿和你哥去把新土盖上!”陈达吩咐道。

    “好!”陈墨虚应道,双手捧着刚才锄来的黄泥土,轻轻盖在坟墓上面。

    到此扫墓就结束了,祭品只带走草团子,剩下的就留在坟前。

    在山脚下和聂家汇合,再去慈恩寺转转。

    慈恩寺离县城约三十里路,背山面水,风景秀丽,据传已有一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