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36章韩非见韩信,第二次‘秦国东出灭六国’!(求订阅)

    城门守卫正在检查来往商贩的货物,确认这些商人有没有交税,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走上前来,开口便要见汉王。

    听到这话,城门守卫吓了一跳,随后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顿时没好气的说道:“你是谁?为什么要见汉王?汉王是你想见就见的?”

    “我有兵书一卷,想交给汉王。”韩信一脸认真的说。

    “兵书?谁的兵书?”守卫只觉得有些好笑,下意识的问着。

    “我写的兵书……”韩信说。

    “哈哈,你写的兵书?嘿,你这个年轻人还真有意思,竟然敢用这种方法引起汉王的注意?你是不是太天真了,每天有多少人要见汉王,如果汉王谁都见的话,还能忙得过来吗?”城门守卫不屑一顾的说着。

    “只要汉王看了我的这本兵书,他肯定会愿意见我的。”韩信一字一句的说着。

    说到这个地步上,城门守卫有些惊讶的看着韩信,他接过了那卷兵书,点了点头:“那行,我就将这卷兵书交上去吧,汉王能不能见你就不一定了。你叫什么名字?”

    …

    “某出身低贱,父母早亡,根本未及为我取字,所以韩信无字。”韩信认真说道。

    墨是在脸上刻字。

    当苏澈稳定关中秦地后,便开始了主动出击。

    这也是后来,韩信说出那句“多多益善”的底气。

    对于韩非的到来,苏澈自然是十分开心的。

    “你知道我?”韩非笑了笑。

    开玩笑,这一位,可是兵仙啊。

    “你叫什么名字?”苏澈问。

    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面对战国末年新旧势力激烈斗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总结了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虽然是法家集大成者,但这个时代的人才,从来都是文武双全的,韩非也不例外,他精通法家,但并不意味着他并不懂兵谋家。

    与此同时,天下各地,几乎每个地方,都开始了造反。

    当年齐国被灭,苏澈受封沛安侯,而韩非师兄却因为韩国被灭的缘故,不想侍奉始皇帝,所以在齐国被灭之前,就和荀子老师离开了齐国,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XY市。”

    剕指的是将脚砍断。

    赫然是许久不见的韩非。

    这一天。

    韩信:“臣多多而益善耳。”

    韩非接过这卷兵书,低着头认真看了起来。

    苏澈听到这话后,心想真是好大的口气,便看了一眼。

    这就是韩信的能力。

    现如今的韩非,有资格被之为韩非子。

    “某不知。”韩信老师说着。

    紧接着那四十万秦军回到咸阳后,并没有攻破咸阳,而是向汉王效忠,这一下让汉王彻底站稳脚步,关中局面已定。

    自那以后,苏澈就没有师傅和韩非的消息了。

    咸阳被攻破,四十万大军又归附了汉王,秦政权已是名存实亡了,造起反来,完全不用顾忌什么。

    原来是小师弟!!

    于是乎,韩非便赶到了咸阳,见到了苏澈。

    “韩氏,名信。”韩信说。

    自古以来,法家改革者,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李斯也不例外。

    “当然,我读过您的书,已经很久没有听过您的消息了,我还以为您……”韩信十分惊讶的说着。

    一转眼就是十一年的时间。

    “韩氏者,如何说出生低贱?”苏澈笑着问道:“你可知道我旁边这人是谁?”

    这么长时间没有联络,韩非师兄的面容还是一如当初,只不过多了一些沧桑,应该是经历了不少事情。

    韩非也有他的缺陷,那就是理论过于优秀,并没有太多实际操作的锻炼。

    苏澈在偏殿里见到了客人。

    等到通报的人离开后,苏澈看向韩非,说道:“师兄,此人也是韩氏之人,应该和你有亲。”

    苏澈看了一会儿,还未看完,便抬起头问:“那人叫什么名字?”

    韩信:“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墨、劓、剕、宫、大辟。

    《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记载: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内储说》中,他提出要“强公室,杜私门”。

    《主道》里,他主张对那些豪族势力,要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

    当初的他,他对于法、对于这个天下的看法,是如火一般的炙热。

    为了使君主的神圣权力不受侵犯,韩非主张尊君卑臣。

    可项羽率兵离去没多久,刘邦就直接“还定三秦”,将关中作为根据地东出发起了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

    不过,这十来年的时间里,韩非跟随荀子云游天下,到了许多的地方,见了许多人许多事,也让他对于‘法’的理解,产生出了不一样的看法,有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纯粹感!

    许久之前,始皇帝驾崩,胡亥继承大位,接着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助纣为虐的李斯,也没有一个好下场。

    这些年,韩非见过了太多的人和事,可谓是慧眼如炬,只是看了兵书,见了人,简单的交谈,就知道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首次攻击失利后没有一溃千里,而只是退却,为侧翼营造出了夹击的空间,然后趁着楚军受创的时候再反杀回来——这是何等的组织力和战场调度能力?

    关中之地,只有一种声音,苏澈的声音!

    老秦人苦秦久矣,胡亥的上位,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秦人对秦朝伤心透顶了。

    见到有些紧促的韩信,苏澈直接问道:“这本兵书是你写的?”

    老秦人实在是等了太久太久,终于等来了苏澈这样的仁君圣王,哪还管你是不是秦王后裔?

    这其实并不夸张。

    正在处理政务的苏澈,听到这样一个消息。

    宫刑自不必说。

    不多时。

    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像“新圣”“严天子”“王资”“帝王之资”“兼天下”之类的词句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愿望;而他在《扬权》篇中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统一的君主集权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以统一代替分裂,以集权代替割据。

    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对这一点,苏澈自然明白。

    历史上,项羽将秦国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秦国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号称“三秦”,以此来阻止刘邦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