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原来宫中看着歌舞升平,宫外的夏国已经风雨飘摇了吗?

    小时候,在雁门关,自己听说了京城繁华,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就待在雁门关,不上京城去?父亲,我想去京城,我要带阿昀去买最漂亮的衣裳,看最热闹的烟花和灯会。”

    父亲抱着自己逛雁门关的灯会,“晴儿,你看,雁门关这里的灯是不是也很好看?”

    “没有京城的好看,别人说京城的灯会,热闹得跟仙境一样。”

    “晴儿,我们要是都去京城看灯,那雁门关的人,就没有灯会看了。”www.

    后来,长大了些,聆听顾家祖训,她才知道,每次异族入侵,烧杀抢掠,屠城掠地。当年顾家先祖得夏国的太祖皇帝知遇之恩,见太祖皇帝忧心异族入关残害百姓,向太祖皇帝立誓,愿意世代镇守雁门关,为夏国守住这个匈奴入侵的关城。

    “卫护北疆,保我百姓。日月为鉴,忠君爱民。”这——是顾家每代人必背的祖训。

    从顾家先祖到父亲顾友德,顾家四代人,已经为夏国守了百多年的雁门关。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雁门关顾家祠堂里,上百个牌位,都是一条条顾家的人命啊。多少儿郎,未曾娶妻就战死沙场;顾家族里,颐养天年的老人有多少?顾家一族到父亲这一代,只剩了父亲一个。到了现在,竟然只有自己了。

    顾清韵想到当日自己中埋伏时,其中一人沉声说:“顾家大小姐,我也知顾家一身忠骨,忠心地做着夏国北地的看门狗,可惜不趁主人意,早晚都是家破人亡的下场。这一日,只是来得早了些而已。”

    顾家为何会家破人亡?

    顾清韵躺在床上,想了几日,才终于想明白,顾家不涉党争从不站队,夏家几代皇子夺嫡,顾家一向是等新君继位忠心新君。之前皇位更迭还算顺利。到了宪宗这一辈,他虽然被立为太子,可是底下兄弟们太优秀,朝臣们为了从龙之功各有所忠,先皇举棋不定各有褒贬,让这位太子如芒刺在背。

    当年夏延平会到雁门关,只怕是打着收拢顾家的主意。偏偏父亲谨守家训,一心为国,为臣之道取忠取直,只怕那时已经惹了夏延平不喜。

    那时候,林天佑是北地福北大营的将军,他在北地威望不如顾家,职务低于父亲,他一心想要更进一步,自然觉得处处不如意。他不惜送嫡女林月柔做太子贵妾,为的自然是登上未来储君这条船。www.

    顾清韵苦笑了一声,是了,福北大营是先帝所设,原来先帝已经对顾家不放心了?这大营就是怕顾家在北地一家独大吧?

    太子不放心顾家,就想扶持林家,然后招来了一场大败。不过,对太子来说,目的依然达成了,顾家一亡,林家掌握了北地军权,所以太子才能放心地回京继位。

    就为了这一点不放心,夏延平割舍了顾家;为了成全他知人善任的名声,所以雁山之失必须是顾家的错;为了不让消息外泄,自己这个顾家的漏网之鱼,自然也该死!

    林家想要取而代之,宪宗想要军权,然后,他们一拍即合,舍弃了顾家,宁可丢了雁山以北的土地。

    抽丝剥茧,想明白了当年的缘由,顾清韵恨不得提剑冲到宫中,杀了夏延平这个昏君,又恨不得将林天佑抽筋扒皮,情绪激荡之下,一口血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