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7、高考结束

    听完恩熙的话,芯爱难以形容自己是什么样的感觉。去看网 --.7-K--o-m。特别复杂,说不出是惊讶是恐慌还是生气。

    虽然她努力教恩熙学会骑脚踏车,怕的就是恩熙会出什么意外。虽然她怀有期望这一辈子尹家都不会发现抱错孩子的事情。但是,也并不是没有担心过事情终究会显露出来。早就准备好人和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了吧。

    难怪,对她从来都没有多大善意的尹俊熙会突然态度大变。芯爱没有那份信心尹俊熙会因为她是他的亲生妹妹而果真对她也好。

    “嗯?芯爱,你怎么了?你在考虑我的方法吗?”

    “嗯,是呢。不过呀,我觉得让哥哥自己一个人去首尔,锻炼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是可以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我爸爸妈妈吧。哎哟,恩熙要上课了,我们赶紧回去吧。”

    “哦,好的……”恩熙一边跑一边继续想要说服芯爱,“一家人就要永远都在一起不分离嘛,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担心什么独立生活能力呢?芯爱啊,我是真的舍不得你呢、呢……”

    芯爱不答话,赶紧往教室跑去。恩熙也不觉得奇怪,在她心目中,芯爱一直都是一个不违反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芯爱坐在课堂上,犹自胡思乱想。尹俊熙就算知晓亲生妹妹是谁,也不可能知道芯爱也是知情人。所以,她决不能在恩熙面前表露出什么奇怪的地方来。

    但是,怕的就是尹俊熙一定要将这个事情公之于众。十七岁的尹俊熙和十九岁的尹俊熙区别太大。原剧里尹俊熙还小,所以想要的是妹妹留在身边。现在已经十九岁的尹俊熙先于父母发现情况,也许想要的是妻子崔恩熙留在身边。

    马上就要高考了,她不希望有任何事情发生影响钟哲的学习和考试。钟哲的性格阳光单纯,不适合做生意,应该要上个好学校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顺顺当当地过日子。

    心中明明已经知晓尹俊熙高频率的示好是为了到时候再利用自己的时候能够顺利些,芯爱却依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样继续生活。

    然而,在看到尹俊熙的时候,总会觉得这个长相清秀的男生实在是太可怕了。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尹俊熙心思有多么深,现在才发现,尹俊熙偏执、沉默寡言,将所有事情都藏在内心。

    难怪,原剧中尹俊熙在知道恩熙不是亲生妹妹之后能够忍住悲痛,就连尹教授夫妇都没有发觉。难怪尹俊熙在去了美国之后,每年都要回家乡来找恩熙,八年一无所得却从来不放弃。难怪他每天都会关注身边的人,希望在茫茫人海中捞针一般遇上恩熙。

    这样的深情的确让人感动,但是这种非得到不可的执念也让人心生恐惧。

    回到家里,一切都如往常一般平静。顺任性格不太好,容易发怒。大叔性格却特别温吞。大叔的温吞往往叫顺任生气,大叔的温吞却也总可以熄平顺任的火气。钟哲还是那么喜欢拳击,已经长得非常挺拔。叫人欣慰的是,钟哲很在乎自己的学业,非常努力。

    芯爱就像一只鸵鸟一样,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好在,担忧中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除了尹俊熙对待恩熙的态度暧昧地叫人心里起腻味外,并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班长元载赫也算是个沉得住气的。他每天坐在恩熙身边,看着尹俊熙过恩熙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照,居然没有发飚。恩熙接受的时候,他就辅导辅导功课。恩熙要和俊熙聊天的时候,他便认真学习。

    高考是在11月份,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寒冷了。可是,顺任为了钟哲能够考到称心如意的大学,高考前半个月就开始每天都和大叔去寺庙祈福。这个时候寺庙和教堂里都是人山人海,钟哲看到顺任又提了一筐祭品要出门,不由得说道:“爸爸妈妈,不要去啦。能不能考上是看我自己,拜佛有什么用啊。”

    “臭小子……”顺任被惊吓得头一缩,狠狠在钟哲头上敲了几个爆栗子,压低声音说道:“小心可别让佛祖听到了去。你努力当然是要,可是还要看运气啊。总之,一样都不能漏掉。等你考试的前两天,我和你爸爸还要去首尔大学粘你的名字。用年糕的话,会比较吉利吧。”

    说完,顺任细细观摩了四周一番,生怕佛祖就在身边。

    钟哲被教训,只好老老实实闭了嘴。芯爱捂嘴看着钟哲吃瘪,为自己的英明喝彩。她其实也很心疼顺任这样去祭拜。可是。韩国就是这个习俗,高考就像打仗一样。寻常父母就会去祭拜,要是不允许顺任去,顺任内心不好受,呆在家里一样过不好。

    只要能够让顺任心安,她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吧。而且,顺任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小镇,现在可以为了钟哲去首尔,可见她对孩子的心意。

    黑暗的高考总算过去。结果如何,交给老天了。钟哲考完试算是一身轻,天天跑去练拳击。他对拳击那么入迷,芯爱真担心钟哲以后会找个拳套结婚。要不,他被这么多女生追,怎么一个都没有看上呢?这个年纪的男生,不谈恋爱的已经不多了。

    关于去首尔开分店的事情,芯爱找了个时机试探着问道:“妈,哥马上就要去上大学了,咱们家是不是要去开个分店呢?”

    顺任头也不抬地说道:“暂时不去啦。没有那么多钱,等过两年存了钱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