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春末往他们身后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眼,心里有些微微的诧异。沈夫子竟然没有一同前来。

    “诶。”知道这两个少年是儿子的同窗好友,刘氏瞧着,眼里堆满了笑意。

    都是好的,那沈秋见过,知道是个好的,这个倒是头一回,听儿子说好像是齐家村的,却没说过叫什么,这孩子长的精神。

    “刚刚我和春末还说,万一你们直接进了城,坐在马车里又见不着,这不得错过了。”刘氏笑呵呵的说着。“我这心里头七上八下的,这会见着人了总算踏实了。走,先回客栈,坐了一路马车正好歇歇会儿。”

    一伙人高高兴兴的回了客栈。

    刚走进,那小二就凑了过来,说了句。“回来了?这是接着小哥了?”

    “对啊。接着了。”刘氏对这小二还有点好感,正好她这会心情也是极好的,眉开眼笑的应着,又指了指元大丰。“这是我家大儿,另外两位是大儿的同窗好友。得在这边住两天,还有房间吗?”

    “有,有,有。”小二笑着连应了两句,边往里走边说。“这三位小哥端的是一身书生味,眉宇一派清朗,一瞧就是个有出息的,想来必能高中。”

    这话刘氏爱听,脸上的笑更大了。“借你吉言了。”

    说着,已经到了柜台前,正在拨盘算的掌柜抬头看着刘氏,笑着说。“要几间房客?”顿了顿,又说。“马上就要开场了,各地的学子纷纷赶来,考场周边的客栈租屋都已经满了,就眼下,我这客栈里也只余两间上房。”

    沈秋向前一步,将一绽五两的银子放到了柜吧上。“掌柜这两间上房,我们要了。”

    “好勒。”掌柜应了声,麻利的办手续。

    等刘氏反应过来时,掌柜的正好把余钱递给沈秋,她在旁边看着,等沈来接过银钱后,才说话。“这天还有些寒凉,两个房里都支个火盆。”说着,看向身旁的两人,主要是看着沈秋。“都喊我一声婶子了,这事可不能推。”

    沈秋听了这话,笑笑,从容的说道。“多谢婶子的关怀。”

    另一个虽没有说话,却也对着刘氏笑了笑,只不过,那笑有点怪怪的。

    春末瞄见了,心里嘀咕着。这个少年怕是很少有表情吧,俗称的面瘫脸,倒也不是说他冰冷冷的,只是整个人有些过份沉闷罢了。

    说来,他们这三个,都各有不同,不知怎么的就走一块了,瞅着感情还挺深厚的。也好,都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哥哥现在有两知己,也是件好事了。往后的路,若是有缘凑一起了,总比孤身一人要好些。

    小二领着他们三人往楼上走,刘氏和春末先回了屋里。

    午时在大堂吃过饭后,刘氏和春末拿着做好的护膝和手套去了楼上,中午吃饭时,已经知道了,元大丰单住一间,沈秋和齐远志住一间,这主意不知道谁说的,想的周到。

    元大丰心知娘和妹妹下午应该会过来,便没有练大字,只是在屋里看书。听见敲门声,他放下书,走到了屋门口打开了房门。“娘。阿末。”

    屋里支了火盆,暖洋洋的,很舒服。

    “哥,记得要时不时的支起窗户透透气。”进屋后,春末提醒了句。

    “我知道的。”

    刘氏坐下后,便忍不住问了句。“家里可还好?”她心里一直惦记着。

    元大丰答了句。“挺好的。”又问。“娘准备什么时候回去?就是小丰想你和阿末,有些哭闹。”

    “本来想着等你进了考场再回家的……”说着刘氏沉默了会,拧着眉头,显的有点犹豫。

    孩他爹从来没有带过孩子,大儿又走了,家里只剩他,这……让她怎么放心。

    “娘和阿末下午就回吧,事办完了吗?”元大丰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也不会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他觉的,就算没有娘和阿末陪着进考场,他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县城多呆一天就要多花一些钱,一个个的钱挣的也不容易,能省就省着。

    春末看了看哥哥,视线落在娘的身上。“娘。咱们下午回吧。”

    大哥如今不比从前,县城他和他的同窗好友也过来两回,她倒是不担心。现在家里只剩下娘和小丰,她坐不住了。反正事也办完了,早点回去也好。

    “那就下午回吧。”刘氏见大儿和女儿都这般说,最后那一点犹豫都没有了,点着头应了,将一个小包裹推到了大儿的面前。“这是我和你妹妹做的护膝和手套,你带进考场用着,共有三对,你另外两个同窗的,回头你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