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n512927

    凤阳。

    城头上的日月旗依旧飘扬,城内比起之前破城的当天,要热闹许多。

    作为朱朝先攻克的第一座城池,尽管知道自己占据凤阳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朱朝先还是对凤阳城的治理下了很大心思。

    入城的军队但凡有人敢抢劫,奸yín等行为,一律就地军法处置,绝不留情。

    和腐朽落后的满清朝廷做斗争,如果自身也是一支封建军队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历史上这段时期,白莲教起义比他朱朝先闹的大了无数倍,最后的下场不还是被扑灭?

    另外,城中的商户,百姓一应照常生活,驻城军队士兵,不得有骚扰百姓,商户的举动,买卖消费物品,全都需要有排正在场,并全部记录在册。

    排正,是朱朝先设立在军队系统里的职位。其作用可以参考红色军队里的政委,排长负责作战指挥,排正负责纪律指挥。

    排正有随时向朱朝先汇报的权力,同时,排长受到排正的监督,一旦有不法行为和违反军纪的行为,排正可以当场解除排长的武装,撤销他的职务,暂时接管队伍的指挥权。

    当然,因为排正的巨大权力,其受到的制约也很明显。

    首先排正的军衔比排长低,其次排正被其他人举报,必须亲自到朱朝先面前解释清楚。

    另外,一旦在作战状态,排长发布作战命令排正不得随意阻挠,有意见可以保留,向朱朝先报备。

    同时朱朝先规定,排正的任命,必须是经过系统性学习的人。

    而这个系统性学习,指的就是他刚刚在凤阳建立的随军政治军事学校。

    整出这么个四不像,对朱朝先来说已经是很费劲了。

    他不是学习红色思想的,对伟人的思想平时听的挺多,但实际知道的很笼统,心血来潮时买的毛概也只读了个一知半解。

    最后,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弄出了这么个古怪的制度。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制度运行的还算可以,应该是新兴势力自带的朝气推动,一旦时间久了,这出自朱朝先之手的制度,想必就会出现弊端。

    对凤阳士绅的剥削没有遭到什么抵抗,朱朝先部队的纪律性和所展露出的战斗力让这些人胆寒,他们不敢触怒朱朝先,最后都是乖乖交出了钱粮保命。

    钱粮交出一半只是个契子,朱朝先真正想要的是这些人手里掌握的土地!

    这才是他争霸天下的利器,也是维持部队凝聚力最简单有效的东西。

    凤阳城的士绅没得跑,被朱朝先派人送过话,没两天就挨个交出了地契。

    有那么一两家不愿舍弃身外之物的,暴起发难,想要突破重围冲出凤阳城,结果被守在街道外的奉天讨虏军士兵用火枪击退,后来想依靠高大院墙拼死顽抗,直接让驻朝鲜调来的五门虎蹲炮给吓的出来投降了。

    有了这些地契,朱朝先就轻松许多,他在凤阳城召开分地大会,只要是没地的人,都能前来分到一块土地。

    起初他以为效果也就那样,顶多把整个凤阳的无地百姓给吸引过来,到时候趁机从中挑选一些精装男子,顺势扩充一波军队,好应付接下来的战斗。

    没想到,整个淮河以北被黄河肆虐的大地上,没有土地的流民,听到凤阳有人分地,一传十十传百,蜂拥而来。

    “将军,这人也太多了,咱们养不起的!”

    淮河边上,看着远处那趁着六月份洪水还没到来之前,争相通过干涸淮河的淮北流民,薛老只觉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