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初秋,午后的阳光明亮却不刺眼,易凌瑶身着浅绿色织锦的长裙,头上仅一只骨簪挽起青丝,周身素雅,没有多余配饰,这次出门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瞒着轩辕睿便从后门溜了出来,没有用轿子,也没有叫马车,只装作普通人家的小姐在街上闲逛,素简的衣饰并不引人注目。

    帝都繁华,百姓富足,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叫卖声与嬉笑声不绝于耳,穿过吵闹的街市,复又走了数百步,人声渐小,易凌瑶在一处恢弘的院落前停住脚步,抬眸,暗红色的大门之上,景王府三个字雄浑而又威仪。

    迟疑片刻,易凌瑶缓步走上前去,却被门口的侍卫拦下,“来者何人?”

    “易凌瑶”。

    侍卫立马变了脸色,跪地道:“奴才不知是睿王妃,还请王妃恕罪!”

    易凌瑶对他也是客气有加,“起来吧,景王可在府里?”

    “在,您稍等,奴才这就进去通报。”

    易凌瑶轻轻颔首,“有劳!”

    不多久,便见轩辕景亲自前来,面上依旧是温润的笑,根本看不出经常在战场的痕迹。

    “原来是五嫂来了,属下人不懂事,快里面请!”轩辕景很是意外,见是她来亦心情大好。

    “景王客气了。”

    行至室内,乖巧的丫鬟奉上上好的茶品,易凌瑶端起茶盏,轻抿了口,心中大为惊讶,没想到经常在战场奔波的七王爷,喝的茶却是文人雅士斗诗聚会时经常饮的,君山银针。

    刚一落座,轩辕景便问道:“五哥身上的伤可好些了?”

    “休养数日,已无大碍了。”

    “那就好”轩辕景顿了顿,继续道:“若我没猜错,五嫂这次登门,是为了下月初的科考吧。”

    既然他先开口,易凌瑶也不想再转弯子,遂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正色道:“不错,我这次前来的确是为了此事,虽然我是一介女流,按理不能插手朝廷的政事,但此事关系到睿王,我不得已只有来你这里了。”

    “五嫂有话不妨直说。”

    “你可知太子已奏请皇上,由你顶替睿王做科考主审之一。”

    轩辕景颔首道:“原本是太子和五哥同为主审,但后来十一弟的事连累了五哥,太子以五哥需要休养为名向父皇奏请,由我替代五哥作为主审,这事我也是前日才知晓。”

    “十一弟豢养伶人的事,为什么偏偏在科考的前夕被揭发出来,就是有人知道此事能打击到睿王,至少能让他不能参加科考的主审。”

    “五嫂是说,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是太子?”

    易凌瑶神色平静,“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没有真凭实据,我不敢妄言,我只知道,有人要借机打压睿王。”

    她虽说的不甚明了,但他心下却是一片了然,太子在朝中一直将五哥视为最大的对手,幕后之人不言而喻,而十一弟豢养伶人被揭发一事仅仅是个开始,恐怕那背后之人的真正目的是这次科考!

    轩辕景道:“只要五哥做不了主审,有人便会想办法让自己的亲信在科考中胜出,继而推荐给父皇,如此一来,不但不会引起父皇怀疑,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拉拢朝廷新晋的官吏,果然是一次培植势力的好机会,怪不得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对五哥下手。”

    易凌瑶轻轻颔首,“想必睿王的主审一职被替换,在朝廷上下已人尽皆知,这次科考,睿王是万万参与不得,否则又会落人把柄,所以,我这次前来,是想请景王帮个忙。”

    “五嫂是想让我将那些考生的官籍和身份仔细核对,以免太子任人唯亲,或者说,泄题?”

    “不仅如此,我希望景王能说服皇上,亲自做这次科考的主审。”

    “这个……”

    易凌瑶见他面有难色,遂继续劝道:“景王不必为难,皇上任人唯贤,也一直对结党营私之事深恶痛绝,这次的事,皇上心里可能比我们都要透彻,但是碍于历朝历代没有皇帝亲自主审的先例,才派了两名原本在朝中互相制衡的皇子来担当主审,这样谁都无法在天子眼皮底下做任何动作,可是现在形势不同,在太子眼里,景王经常在边境打仗,对朝廷政事不甚上心,才让太子觉得景王比睿王好应付。”

    轩辕景听她这一番解释,心中亦是一片清明,“若是太子以为,只要五哥不做这次科考的主审,那么这次科考就是他的天下,他就真的大错特错了,科考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大事,岂能由他胡来,这次的事,即使五嫂不说,我也绝不会让他如愿,我明日就去见父皇。”

    易凌瑶站起身,向轩辕景福身行礼,“多谢景王殿下!”

    轩辕景忙道:“保证这次科考公允,是我的职责,五嫂不必如此谢我,细细想来,当日在普陀山一别,似乎我们就再没聊过了,若是五嫂不嫌弃,留下用晚膳吧。”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