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嗷、嗷!”一群孔雀嘶叫着从林中飞出,在西林寺的庙门前徘徊不去,叫声甚是凄厉。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陈镇南带着五位大当家从寺中走出,快行上马离去,从表情和动作上看显然是有过争吵或者不愉快的经历,但没人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

  彤弓等人紧随其后,至第二天中午到达德安,简单收拾停当后,陈镇南便带着彤弓等人去了陈氏祠堂。

  祠堂青砖绿瓦,红门高墙,十分庄严气派,大门上高挂一块四周盘龙的匾额,上写“义门陈氏”四个大字。

  门首两边有一副对联。

  上联写道:“九重天上书声旧。”

  下联写道:“千古人间义字香。”

  门旁还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写道:

  “《赞义门陈氏》

  金门宴罢月如银,

  环佩珊珊出凤闉。

  问道江南谁第一,

  咸称惟有义门陈。

  ——唐僖宗李儇御诗”

  陈镇南在前面边走边说道:“陈氏第三任族长陈崇主持族务时,置办田产,创立家法,训诫子孙,择贤而用,大建书堂教诲族人百姓,得到了当时唐僖宗的多次诏旌,此门匾、对联和题诗均出自唐僖宗亲笔。”

  众人听后点头称道,走进祠堂大门之后,迎面是一堵用庐山绿玉砌成的八字照壁箫墙,飞檐墙顶,须弥座底,两边的浮壁上刻着两幅壁画,中间浮壁上密密麻麻刻着许多小字,陈镇南大声念道:

  “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

  易曰:家正则天下定,是治家之道,古犹病诸。故圣人垂五教,敦九族,使后人知夫父子兄弟夫妇之道耳。

  我圣王诞敷孝治,恢振义风,锡以渥思,阖宗荣耀,崇所虑者将来昆云渐众,愚智不同,苟无敦眭之方,虑乖负荷之理。深惟远计,今设之以局务,垂之以规程。

  我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贻训,代传孝悌,世业诗书,子孙众多,上下和眭,推功任能,惩恶劝善,贻厥孙谋,承其余庆。

  公私出纳之式,男女婚嫁之仪。蚕事衣妆,货财饮食,须令均等,务求和同,令子孙无间言而守义范也。

  一、立主事一人,副事两人,掌管内外诸事,内则敦眭九族,协和上下,束辖弟侄。日出从事,必令各司其职,毋相夺论,照管老少应用之资,男女婚嫁之给,三时茶饭,节朔聚饮,如何布办。外则迎接亲姻,礼待宾客,吉凶筵席,迎送之仪,一依下项规则施行。此三人不拘长少,但择谨慎才能之人任之,不限年月。倘有年衰乞替,请众详之,相因择人替之,仍不论长少。若才能不称,仍须择人代之。

  二、立库司二人作一家之纲领,为众人之表率,握赏罚之二柄,主公私之两途,惩劝上下,勾当庄宅,掌一户版籍、税粮及诸庄书契等。应每年送纳王租公门费用,表给男女衣妆,考较诸庄课绩,备办差使应用,一依下项规则施行。此二人亦不以长幼拘,但择公平刚毅之人任之。仍兼主庄之事。

  三、诸庄各立一人为首,一人为副,量其用地广狭以次安排。弟侄各令首副管辖,共同经营,仍不得父子同处,远嫌疑也。凡出入归省须候庄首指挥给限。自年四十以下归家限一日,外赴须例。执作家役应出入市廛买卖使钱,须具帐目回库司处算明,稍不遵命,责以常刑。其或供应公私之外,田产添修,仓廪充实者,即于庄首副衣妆上次等加赏。其或怠惰,以致败阙者则剥落衣妆重加惩治。应每年收到谷斛至岁晚须具各庄帐目归家,以等考课,并出库司检点。

  四、差弟侄十人名曰宅库人,付掌事手下同共勾当。一人主酒、醋、曲蘖等。二人知仓确,交领诸庄供应谷斛,并监管庄客逐日舂米,出入上薄,主事监之。二人知园圃。牛马猪羊等事,轮日抽雇庄客锄佃蔬菜以充日用。一人知晨昏关销门户,早晚俟候弟侄出入勾当。四人管束近家四原田土,监收禾、谷、桑、柘、柴薪,以充日用。共酌量优劣,一依主庄者次第施行。

  五、立勘司一人,掌卜勘男女婚姻之事,并排定男女第行,置长生簿一本,逐年先抄每月大小节气,转建于簿头,候诸房诞育男女令书时申报,则当随时上簿至排定第行,男为一行,女为一行。不以孙侄姑叔,但依所生先后排定,贵在简要。自一至十周而复始。男年十八以上则与占斟新妇,稍有吉宜付主事依则施行求问,至二十以上成纳,皆一室不得置畜仆隶。女则候他家求问亦属勘司酌当。此一人须择谙阴阳术数者用之。

  六、丈夫除令出勾当外,并付管事手下管束。逐日随管事差使执作农役,稍有不遵者,具名请家长处分科断。

  七、弟侄除差出执作外,凡晨昏定省事,须具巾带衫裳,稍有乖仪,当行科断。

  八、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弟侄子孙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稽有学成应举者,除现置书籍外,须令添置。于书生中立一人掌书籍,出入须令照管,不得遗失。

  九、立书屋一所于住宅之四,训教童蒙。每年正月择吉日起馆至冬月解散。童子年七岁令入学,至十五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准。逐年于书堂内次第抽二人归训,一人为先生,一人为副。其笔墨砚并出宅库,管事收买应付。

  十、先祖道院一所,修道之子祀之,或有继者众遵之。令旦夕焚修,上以祝圣寿,下以保家门。应有斋醮事,须差请者。

  十一、先祖巫室一所,历代祀之。凡有起造屋宇,埋葬祈祷事,悉委之从俗可也。

  十二、命二人学医,以备老少疾病,须择谙识药性方术者。药物之资取给主事之人。

  十三、厨内令新妇八人,掌庖炊之事,二人修羹菜,四人炊饭,二人支汤水及排布堂内诸事,此不限日月,迎娶新妇,则以次替之。

  十四、每日三时茶饭,丈夫于外庭坐,作两次。自年四十以下至十五岁者作先次,取其出赴勾当,故在前也。自年四十以上至家长同坐后次,以其闲缓故在后也。并令新冠后生二人排布,祗候茶汤等。妇人则在后堂坐,长幼亦作两次,,新妇祗侍候茶汤等,其盐酱蔬菜腥鲜出正副掌事取给酌当。

  十五、节序眷属会饮于大厅同坐,掌事至时命后生二十人排布祗候,先次学生童子一座,次末束发女孩一座,已束发纚女孩一座,次婆母新妇一座,丈夫一座,至费用物资惟冬至、岁节、清明掌事分派诸庄应付,余节出自宅库,随其所有,布置许令周全者。

  十六、非节序丈夫出外勾当者,五夜一会,酒一瓷瓯,所以劳其勤也。尊长取便,仍令知酒人掌酿好酒,以俟老上取给。

  十七、诸房令掌事每月各给油一斤,茶盐等,以备老疾取便,须周全。

  十八、会宾客,凡嫁娶令掌事纽配绪庄应付布办,其余吉凶筵席,官员远客迎送之礼并出自宅库,令如法周全。仍逐月抽书生一人归支客。

  十九、新妇归宁者三年之内春秋两度发遣,限一十五日回,三年外者则一岁一遣,限二十日回,在掌事者指挥,馈送之礼临时酌当。

  二十、男女婚嫁之礼聘,凡仪用钗子一对,绯绿彩二段,响仪钱五贯,色绢五匹,彩绢一束,酒肉临时酌当。迎娶者花粉匣、鞋履、箱笼各一付,巾带钱一贯文,并出管事纽配,女则银十两,取意打造物件,市买三贯,出库司分派诸庄供应。

  二十一、男女冠笄之事,男则年十五裹头,各给巾带一副,女则年十四合髻,各给钗子一双,并出库司纽计。

  二十二、养蚕事若不节制,则虑多寡不均。今立都蚕院一所,每年春首每庄抽后生丈夫一人归事桑柘,中择长者一人为首,管辖修理蚕事等事。婆母自年四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者名曰蚕婆。四十五岁以下者名曰蚕妇。于都蚕院内,每蚕婆各给房一间,蚕妇二人同看。桑柘仰蚕首纽配诸庄应付。成茧后,同共抽取,院首将丝绵等均平给付之以见成功。其有得蚕多者,除付给外别赏之。所以相激劝也。其蚕种仰都蚕院首留下,候至春首,每蚕婆给二两,女孩各令于蚕母房内同看。桑柘仰都蚕院均给平者。

  二十三、每年织造帛绢,仰库司分派诸庄丝绵归与妇女织造。新妇自年四十八以下各织二匹,帛绸一匹,女孩一匹。婆嫂四十八以上者免。

  二十四、丈夫衣妆,二月中给春衣,每人各给付丝一十两,夏各给葛衫一领。秋给寒衣,自年四十以上及尊长各给绢一疋、绵五两,四十以下各给丝一十两、绵五两。冬各给头巾一顶,并出库司分派者。

  二十五、每年给麻鞋,冬至、岁节、清明三时各给一双。

  二十六、妇人脂粉、针花等事每冬至、岁节、清明仰库司专人收买给付。

  二十七、妇人染帛,每年各与染一段,任意染色,钱出库司分派诸庄应付,专择一人勾当。

  二十八、草席每年冬库司分派诸庄,每房各给一副。

  二十九、立刑杖厅一所,凡弟侄有过,必加刑责,等差列后。

  三十、诸误过失,酗饮而不干人者虽书云“有过无大”倘既不加责,无以惩劝,此等各笞五下。

  三十一、持酒干人,及无礼妄触犯人者,各决杖十下。

  三十二、不遵家法,不从长计议家长令妄作是非,逐诸赌博斗争伤损者,各决杖一十五下,剥落衣妆归役一年,改则复之。

  三十三、妄使壮司钱谷入于市肆,yín于酒色,行止耽滥竽充数勾当败缺者,各决杖二十,剥落衣妆归役一年,改则复之。”

  陈镇南念完后又说道:“我陈氏一族聚居十数代,几百年里盛而不乱,就是因为有自己的家法、家规、家训,核心是一个“公”字,所有制度的基础都要确保实现公平,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公!’陈家人口众多,但却‘室无私财,厨无别馔’,各房当家和族长也没有例外。淳化三年,太宗下诏将陈氏家法收藏于国史馆,每个大臣人手一册,同时赐御书三十三卷在族内敕建御书楼,陈氏的义门文化从那时开始兴盛。”

  这时陈镇南又指着八字照壁的左边浮壁说道:“这是一副碎鸽入酒图,说的是第八任族长陈兢入朝觐见太宗,太宗赏赐一只御鸽,族长带回后将鸽子捣碎入酒,让全家三千余口共赏其味。当时皇帝的使者见后回奏太宗道:‘陈氏一门咸知天恩加厚矣!’太宗听后十分欣慰的说道:‘诚哉!义门也!’这个图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陈镇南说完,众人无不点头称赞,这时陈镇南向前两步,指着右边的浮壁说道:“这是一副百犬同槽图,当时我族养犬上百只,在义门家风的晕染下也都有了灵性,百犬均在一巨槽共食,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天下皆称为奇。当时太宗听后不信,特地来到族中视察,并命人将100个肉包子撒在喂犬的石槽里,群犬呼而相聚,各衔一个包子于口中,但见一条白犬,独步槽前,却叼两只包子于口中,皇上非常惊异,遂派人尾随其后,至一柴扉旁,见有一只瘸腿的老黄犬趴在地上,白犬将包子放下一个给老黄犬后,众犬才开始吃。太宗亲眼目睹后感慨说:‘异类尚能调教如此,何况人乎!’遂亲笔御书‘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一诗于陈氏百犬牢上,此图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众人听后无不称奇。

  陈镇南说完带着众人转过照壁墙,但见一道内门,门首上写着“天下第一家”五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