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已经到八月底了,嵘耀天天都在想着到九月九那天,能不能借机去拜访一下成国公,不巧兆辉也日日在挖空心思琢磨快嵘耀一步的法子。

    这日,兆辉和三友俩在一起边喝茶边讨教学问,三友有心给兆辉递情报,就对兆辉说自己二叔今年刚接任吏部尚书之职,虽说三年一考课之事为时尚早,但是二叔现下已经在详细了解各地方官员今年初步的政绩,因正四品大理寺左少卿前不久丁忧,此职空了出来,据说有个地方正四品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唐元琎受到推举,要调任此职,职位都是管司法事务,虽说同是四品,但是地方官和京官的意义可不一样,绝对是高升,二叔发觉此人有些蹊跷,但又说不上来,正在调查。

    兆辉知道自己舅舅是大理寺卿,但是这人员调动的事,怕不好插口,没懂三友的意思,于是继续请教。

    三友倒不是觉得兆辉不上道,确实说这么点,懂了才怪呢,于是接着提醒:“据说这位唐元琎唐大人的政绩还行,但就是在前任吏部莫老尚书手里多年调不动,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舅舅会不会知道点?今年吏部尚书新上任,这位唐大人怕错过这次机会,早就在卯劲打点,所以我二叔才起了疑心,毕竟是四品官员的调任,绝不能有差池,但是莫老尚书如今已然致仕,也不好去问他,所以你舅舅能不能私下抽个空,找我二叔主动聊聊这事?”

    兆辉以为三哥有事相求,于是立刻答应和舅舅说。

    三友觉得铺垫做的差不多了,画龙点睛还剩一笔,于是漫不经心的来了句:“现在八九月,晚上天气好,我二叔休沐的时候,会在傍晚,带着雅俗雅慕一起出去散步。”

    兆辉听完,激动的噗嗤一笑,两眼放光的看着三舅哥,三舅哥真是太好了,终于明白说这一大堆什么意思,都激动的浑身不安,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三舅哥才好,这下绝对快嵘耀一步。

    三友这才一脸笑意看着兆辉,见兆辉太激动了,好意提醒:“我只是随口说说啊,什么你都要自己都上心打听,确保万无一失,反正,都跟我无关。”说完接着以茶代酒碰一杯。

    从三友那儿回来,兆辉立刻着手准备,先去舅舅那里说清来意,请舅舅帮忙。兆辉的舅舅孟羽蔚孟大人看姐姐孟羽化这唯一的儿子是一点不比自己亲儿子差,只有更好些,外甥的终身大事怎能不两肋插刀,何况这个唐元琎确实有问题,还真得和李尚书说说。

    确定得到舅舅的相助,事情就成了大半,后面就等蹲守结果了,尚书大人下个休沐的傍晚,得看好了,到时候兆辉他舅甥俩,就和李尚书叔侄来个“偶遇”。

    好不容易等来尚书大人的这个休沐,兆辉把自己打扮的一表人才,风流倜傥,然后和舅舅一起出门跟踪尚书大人叔侄。傍晚的时候,李尚书果然带着侄女和女儿一起出门散步了,是坐车出门的,到了目的地再下车走走,看看夕阳,要学会珍惜时间呀,天黑也就那么一会儿。

    跟踪许久的舅甥俩,拐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当口,然后舅甥俩装作若无其事的有说有笑的走着,舅舅一路教导外甥要为人正直,走着走着就迎面遇到李尚书叔侄,面对面见到了,自然都彼此热情打招呼,然后相互问候:“您也出来散步呀?”

    “这里风景好,真巧啊!”

    按理招呼完了,就该告辞了,突然,孟大人想到一事,今日碰巧遇到,正好和李尚书说说。尚书大人本还要推辞改日,孟大人直接道:“李尚书,择日不如撞日,我要说的这件事,不算公事,不值得特意抽空,但和公事大有关联,必须得和您知会清楚,我和您前任莫尚书提过,今日碰巧遇到您,咱们就详细说道说道。”说完就要拉着尚书大人去吃晚饭。

    尚书大人觉得可以就在原地听,但是孟大人觉得几句话说不完说不清楚,别叫尚书大人会错了意思,那就不好了,定要一起吃个晚饭好好说,尚书大人只得答应,突然发觉还带了俩女孩儿。孟大人眼珠一转,立刻对外甥说:“兆辉,舅舅和李尚书有要事相谈,要不,你先送两位妹妹回去。”

    李尚书吓一跳,怎么能叫兆辉这不省事的送俩丫头回家,别半道上把人带哪去了都不知道,立刻反对:“这样不妥当,孟大人,俩闺女必须我带着回去。”

    等的就是这话,正中孟大人和兆辉下怀,吃顿饭可比送一路时间久,也浪漫多了,何况还有后面的计策,于是孟大人立刻说:“那好,带俩侄女一起,我们都去吃顿晚饭,兆辉,帮忙照顾好两个小妹妹。”说完就笑着把李尚书拖走了。

    兆辉用平静的表情来极力掩饰内心的波涛,小心礼貌的后面护送两位妹妹,五个人把车御仆从丢后面,只带着贴身丫鬟和扈从,然后一起来到一家名为四海钟鸣的豪华大酒楼里,地点是孟大人选的,这里的菜可贵着呢,所以客人不多。

    孟大人选了个有大圆桌的雅间,还让小二在外头摆一桌,好好招待尚书大人带来的扈从和丫鬟,海峰叔只好带着江南、虚心、飞花等在外坐一桌。

    小二一看这爷是常客就知道今晚有的赚,立刻殷勤上了几盏龙井桂花茶。孟大人坚持让李尚书做上首对门的位置,李尚书又一个劲和孟大人推辞,孟大人的父亲嘉国公他老人家身体还硬朗,孟大人虽说品级能耐不如李尚书,却是国公爷世子身份,何况今晚孟大人请客呢!李尚书带了银子,可明摆不够付账。

    最后孟大人死活坚持,李尚书坐上首,兆辉居左,孟大人屈居右,方便给李尚书倒酒夹菜,俩侄女坐下面,孟大人尤其讨好,叫雅慕小侄女坐自己旁边来方便夹菜,兆辉哥哥不太会照顾小妹妹,所以,雅俗只能和兆辉挨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