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秦夫人特意回趟娘家,看望了年迈的母亲,老人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精神头还好。

    秦大人见女儿回来,十分高兴。秦夫人也不瞒着,就对父亲说了自己的烦难,倪大柱和金桂芳现在赖在自己家里不走,因为金桂芳十分病弱,也没人敢推搡她,说的再怎么着也是亲戚,不是奴才,万一出了什么事,大柱子跑到官府去咬着自己家不放,这才是最叫人担心的,到时候恐怕会带累浩荡的仕途。

    秦大人一听这话就忍不住责怪女儿:“你为什么每次回信都说自己过的好,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说?金氏都病成那样了,说不准万一哪天就断了气,就算是病死的,哪里能保的准大柱子不会跑到官府去诬告你们,要照你这么说,谁家有人要死,那还天王老子见着他都得绕道走。”

    秦大人毕竟是从一方县令慢慢升上去的,青天大老爷做了一生,什么样的人情世故都懂,什么样的人间杂碎都见过,立即把手头上的事交代好,告了几天假,直接坐着自己简朴的马车,随着女儿一起去了女儿女婿家。

    秦夫人虽还未近四十,但秦大人却在年底就要致仕,虽说他官做的不大,到现在也就是个正四品知府,但是他一生为官正直,清名远扬,就是朝中的一二品,遇着秦大人的一身正气,那也斗不起威风。

    秦大人随女儿到了京中,让女儿先回家等着,别说自己要来,自己得先准备点人手。秦夫人还以为爹要给外孙子和外曾孙买点东西,父女推辞半天,秦夫人拗不过老爷子,只好先回去。

    秦大人马车一转,直接去了顺天府,登闻鼓一敲,不等衙役到齐,老爷子径直走进去,手中拐杖往地面一震,直接自报家门:“我乃河间知府秦立时,特来此求见你们府尹大人。”

    衙役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下子全忘了喊堂威。

    一把手正三品府尹周大人是秦大人一手提拔的门生,二把手正四品府丞李大人是秦大人的女婿,两位大人一听到通报,直接慌不择路的跑出来迎接。

    秦大人一见女婿只一挥手,招呼都不打,直接对府尹周大人说:“周大人,老朽今日来是有事相求。”

    周大人还没来得及问候,一听恩师这么说,连连道不敢。

    秦大人直接往下道:“老朽女儿好心收留了一家流浪乡亲,如今这家人赖在我女儿家中不走,每日做些鸡鸣狗盗之事,这家媳妇金氏又是半死之人,为防来日有个长短,这家人讹上我女儿女婿一家,老朽防患未然,特来找周大人搬救兵,请大人派一众衙役与我前去,埋伏于府门前,老朽亲自去请这家母子出来,待人一出府,即刻围住,到时候是发还原籍,还是另作他办,全凭大人做主。”

    周大人一听恩师这么说,亲自率领一众衙役,和府丞李大人一同去了他家门口埋伏起来。

    秦大人自驾马车到了女婿府里,和没事人一样满面笑容的看望女儿,此时的秦夫人还在应付着屋里等饭吃的金桂芳母子呢!

    秦大人一到屋里,才一招呼女儿,突然看见金氏母子,好像想起什么,顿时满面慈祥的笑容,说:“哎呀,你不是那谁,大柱子他媳妇,对对,这是重孙子吧!”说着就把拐杖挂在手腕上,直接弯腰抱起孩子,又不停怪自己没带东西来,摸了摸腰里道:“正好正好,还有几两散碎俸禄,大重孙,秦爷爷带你下馆子,好不好啊?”孩子一听有吃的,不停说好。

    这七十老者的一脸笑容,让人看着十分舒服,金氏当然认得秦大人,他当年在村里县里都可谓是一方福星,于是也半死不活的笑着下地,上前问好。

    秦大人逗了孩子半天,这才想起侄孙媳妇,又连忙说要带侄孙媳妇一起出去吃,还说:“都开春这么久了,该做几件新衣服,爷爷我带你一起出去,为你买几身新的,岁数不大的人,该打扮精神点。”又回头责怪女儿不懂待客之道。

    金氏喜出望外,肯定不推辞。秦夫人一听立马急了,自己爹一生清廉,本就没几个钱,这么破费干什么,难不成还要花钱求她离开自己家,急得只不好明说,一个劲上前拉劝。秦大人压根不理女儿,自顾自的带着金氏母子“下馆子”去了,秦夫人反复说不用费事都不管用,被丢在嘉乐堂门前廊下,急得跳脚直喊爹,眼睁睁看着自己老爹带着金氏母子花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