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纯粹就是来逗乐的。

    一边说,还一边喂苹果。

    当然,也不是说不对,对肯定是对的,既然自己生产卖赚得多,那就自己多生产点来卖呗!

    专利在手,谁要擅自生产,那就去告,多少能拿点回来!

    这样双管齐下,总是能多赚一些的,或许不是最优解,但绝对算不上错。

    问题是如果就这样,那还思考个屁啊,根本就不用想啊!

    好在江辰原本也不需要人帮忙出主意,因为大概的想法和方向他其实有。

    他需要思考的,仅仅是细化,让整个想法变得更加合理,易于实施。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

    这天周六,江辰带着唐筱,伙同张海一家回了一趟乡下。

    主要目的是菜园子里种菜。

    其次,看看芥菜种植生长情况,顺便把鸡蛋甘蔗橘子以及应季的青菜都拿点。

    周日返回,约了徐玥,一起到公园,两个女孩学英语,他在一旁摆弄乐器。

    周一上班。

    刚到厂里便接到市里的电话,于是便带着徐玥和谭兵跑了一趟。

    很简单。

    第一个问题,产能。

    市里:打算做到什么规模?一年打算生产多少?

    江辰:三十万台吧,平均一天一万台以上,不少了。

    市里:不行不行,太少了,三十万台哪够,咱们可是全国第一,冰箱那会一年还十几万台呢,这比冰箱简单多了,再加点!

    第二个问题,生产场所。

    市里:想好在哪生产了吗?

    江辰:想好了,就冰箱厂吧,收拾几个空厂房出来就行了。

    市里:不太够吧?要不再多找点地方,反正空置厂房有的是,也不要钱,你多招点人,解决解决就业问题就行。

    差不多就是这样。

    很上心,比江辰本人都上心。

    也提出过一些想法,比如厂房固定资产入股,合资组建公司,共同运营,不过被江辰给拒了。

    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好处。

    如果东西是本地企业搞出来的,又或者干脆就是国资企业搞出来,那这种事还真不太好拒绝。

    可他现在的身份是外资。

    他可以说走就走,说换地方就换地方。

    自然而然也就无所畏惧,市里也不会过于为难。

    等这些都确定下来,下午,市里协助,背书站台,召开经销商大会。

    搞得很隆重。

    领导出席讲话,电视台报纸全程报道,应有尽有。

    转天上午,现场签单。

    很热闹。

    少的一两万台,多的一二十万台。

    因为实在是缺人,市里干脆从办公室拉了一票人出来,一对一协助签单。

    还保证按时交货。

    完事一汇总,来自全国各地经销商的总订单,足足三百多万台。

    按照协议,出厂价每台六十,预付百分之五十,这样光预付款就能收到近一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