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村里。

    天气恢复晴朗,九月也悄悄步入尾声。

    江辰接到唐婉打来的电话,牛肉干收到了,味道还行,宿舍姐妹们都喜欢,让下次多做点,给钱。

    此后时隔不到一天,又收到一封信,同样来自京城。

    “亲爱的江辰同学:

    你好,见字如面。

    请原谅我这样称呼你,因为想来想去,实在是不知道

    该怎么叫你……”

    还是唐婉写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唐筱偷偷说了点什么,明明可以打电话,明明天天都通电话,还非得写信。

    不过看着蛮舒服的,字迹娟秀,字里行间,仿佛真能看到她提笔写信时的样子。

    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活。

    什么气功啦,什么舞会啦,还有兼职家教等等。

    看起来像是真的。

    江辰觉得他可能上了个假大学。

    然后唐筱又放假了。

    九月三十星期六,正好又逢国庆,直接就是三天。

    丰收季节也正式来临。

    十月的第一天,秋高气爽。

    前一天晚上唐婉来电话,表示会跟同学一起去香山看红叶,早起又打来了电话,“我跟同学去香山看红叶了哦……”

    简直就是欠抽。

    江辰表示,他也想去香山看红叶啊,还有唐筱,小妮子也想。

    可时间根本不允许。

    这年头出一趟远门太费劲了,尤其在一座没有机场也没有客运火车站的城市。

    而且水稻要收了,两人也走不开。

    早起,放鸡,喂猪,洗衣,吃饭,饭后江辰带着唐筱上街,买了两件秋天穿的外套,回来露水也干得差不多了,便搬来两捆稻草。

    这是今年早稻收成后打捆收集起来的稻草,平时用来引火,垫猪圈,垫鸡窝。

    现在要用来做一些草绳,方便晚稻收割时打捆使用。

    工具是一种本地称之为“久把筒”的东西,久,普通话应该是扭。

    这东西很简单,一根楠竹条,头部削磨圆滑,一半弯成弓状,系上麻绳固定,另一半套在光滑的竹筒里,就可以了。

    用的时候只要一个人抓住竹筒,一边摇,一边退,另一个人组织草料,稳住,便能很快做出一根根用来捆稻谷小麦的草绳。

    江辰负责组织草料。

    唐筱负责摇。

    配合倒也默契,摇着摇着,扭着扭着,草绳越来越长,到长度差不多,停止加料,再多摇几圈,收紧,再对折,草绳便麻花一样自动扭起来。

    这样一根就成了。

    当然,时间长了也累。

    组织草料还好,反正就坐那,组织草料,抓住了就行,难受的是摇那个把筒,一圈又一圈,费胳膊。

    张海扛着两蛇皮袋棉花回来:“打草要子呢?”

    草要子,本地说法,就是指这种草绳。

    江辰笑道:“是啊,你那几分田什么时候收,要不要给你也打几个?”

    “行啊,正好家里没工具,连草都没有。”

    是真的惨。

    分家出来,就几亩薄田,要菜没菜,要米没米,就连烧的柴草都没有。

    忽然一阵单调的手机铃音响起,江辰拿起瞅了一眼,笑着接通:“喂,汪哥,国庆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