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乡绅豪强占领土地一事,不论是在当今的大德王朝,还是在云生前世的古代都十分常见。

    当年在老君湖平叛农民起义之时,老君湖周边六县,有近50万人口,个人有地者才不到十分之一。

    其它的土地都被当地的土豪、地主、乡绅兼并。这些人多有功名在身,不用向朝廷上交赋税。

    而朝廷的赋税大多都落在了这些有地的百姓身上。

    而且,当地的农民也愿意将自家的土地卖与土豪、地主和乡绅。

    将地卖出,自己充当佃农,不用向朝廷上交赋税,反而充当佃农所得的粮食比自家种地所得的更多。

    在云生前世的古代,凡是有功名在身的,也能按照朝廷的规定,免去一定人数的赋役。

    所以,只要有人一旦功名加身,便犹如乌鸦变成了凤凰,栖身梧桐枝头之上。

    要不然怎么会出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现象?

    免赋免役、有田有地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也是最基础的一条。

    只要你中举,就有人自愿将自家的田地寄挂于你的名下,免去赋役,从此之后,便生活无忧了。

    至于中举当官,他便是仕途之路了。

    反观云生前世历代的农民起义,不知有多少农民起义军都是打着“均田地、等富贵”的旗号。

    这集中反映出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李自成在起义之初,便打出了“等富贵,均田免粮”的起义口号,很快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

    老百姓也应之呼唱:“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当然,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太平天国起义之时分布发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口号,并制定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土地原则。wwω.xしéWêи.cóm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

    鉴于此,云生决定实行《均田地令》。

    云生命由禾知苗和水曲平二人负责,带领骑兵预备旅4000人马和第三军烨新桥所属的骑兵旅4000人马,先从云成平原九县开始,逐县丈量土地,统计田地,清查户口。

    并归定所有豪绅所拥有的田地全部收回,而后按户口和人数,分配土地。

    但若有不服者,均辑拿交由刑事掌首复启华审办。若有聚众抵抗者,皆杀无赦!

    不久,由云生签署的《均田地令》颁布,在云成府十六县轰轰烈烈地展开。

    “云成府父老乡亲,自即日起,云成府十六县实行土地私有令。按照户口和家庭人数,均分田地。

    田地可以继承;家中无劳力者可以外租,但不得买卖;杜绝富豪霸占土地;如若家庭发生变故,家中无人,土地由三关军收回,再次实行分配。”

    在嘉宁县县衙门口,一位老者大声地念道。

    云成府众百姓围观榜文,众人看后,个个拍手称赞,兴高采烈。

    《均田地令》在云成府十六个县衙门口同时张贴。

    当然,《均田地令》在实施推行期间,也受到了不少的阻力。

    在此期间,有十余家豪绅拒不交出田地,并组织家丁乡兵与三关军对抗。

    略经天和烨新桥听后,亲自到豪绅家中,连斩数人,其余尽皆逃散。

    而后二人又将豪绅押至刑事大院。

    复启华初来乍道,还摸不清云生的底细,于是连忙询问云生的意见。

    云生冷哼道:“全部没收家产,贬为平民,而后送至尕铁山充当劳役,同时在十六县张贴公告。”

    其余豪绅听后,个个乖乖就范,莫之不从。

    这一日,碧书怀来报:“贡来县县令乃豪绅子弟出生,在全县拒不执行《均田地令》。”

    云生听后,淡淡一句:“免去县令官职,全家贬为劳役。”

    云生还不放心,又派出1万大军分赴十六县,再次挨家挨户核查,保证每家每户按人头分配田地数目。

    《均田地令》在云成府顺利开展,至十月底时,云成府十三个县已全部实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