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扫北军18000名将士回归昆郎盆地之时,正好赶上夏稻收割之时。

    峻峰、松时彰、守道信和将家熙四人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除过粗布军服之外,其它所有的诸如头盔、铠甲、刀枪、盾牌、弓箭等武器装备全部进行了上交,同时并投入到了紧张的夏稻收割之中。

    18000名将士死里逃生,就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一样,甚至有的将士在睡觉之时,还梦见了黑压压的鼠潮铺天盖地般朝自己袭来。

    多亏肃泰等人仗义,履行了云生的诺言,众将士这才回归昆郎,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众将士也甘愿上交武器装备,改为生产队,进行生产劳动。

    不管怎么着说,劳动即使再辛苦,也比刀枪上行走强得多。

    也是老天有眼,这一年昆郎盆地风调雨顺,夏粮喜获丰收。

    特别是昆郎的百姓将多余的田地租给三关军后,集中人力和物力生产,稻谷的产量比以前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自从使用了云生改制的曲辕犁后,不仅昆郎百姓的劳作力度大大减小,生产的效率也是大大提高。

    三关军的近9万将士也是集中劳作,集中生产,稻谷长势旺盛。

    七月的整个昆郎盆地一片热火朝天,田地到处都是将士们劳作的身影,到处都是成捆成捆的稻谷。

    看着丰收的景象,将士们喜上眉梢,劳动生产的热情更高了。

    这一年,三关军也再没有向昆郎盆地的百姓征收赋税,全军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昆郎盆地的六大酋长和近六百名族长听说免除赋税的消息后,也深为当初的正确决定感到庆幸。

    肃泰悬立空中,看着火红的场景,心中高兴不已。

    但是,更令他感到高兴的是,茗蕙成功地晋升为十万王了。

    这一日,雷火堂主闯东明和茗蕙二人一同来到了昆郎盆地。

    闯东明主要是来与名秀商谈名风起的婚姻之事,而茗蕙则顺便前来看望肃泰。

    且说名秀自来到昆郎盆地之后,每日便呆在名府之中,足不出户,那儿也没有去,也从来不干涉三关军的军务之事。

    遵阳府一战,令名秀彻底明白了两件事情。

    第一,没有强大的后勤装备保障,即使10万大军战力再强,也终究是枉然。

    他任兵部尚书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遵阳府一战,给了他实实在在的一次教训。

    第二,在大德王朝、大越王朝与大金王朝之中,大德王朝的实力是最弱的。

    弱者就不应该猖狂,一旦猖狂,就会受到强者的连续打击。

    弱者最正确的方法,就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后发制人。

    审时度势,知时而行,才是明智之举。

    先前攻占遵阳,而后挥师东进,与退居南悬岛的大德王朝南北夹击,一举消灭金鹰。

    而后挥师北上,一统山河的梦想,现在看起来完全就是个笑话。

    心中的梦想没有实现,倒是弄得众叛亲离。

    云生的母亲被自己的无意之举迫害得远走雷火堂。

    女婿与自己反目,与女儿远走他乡,生死未知。

    就连肃泰和夜荡义等以前与自己亲近之人,现在已经是从来不看望自己了。

    即便是亲二叔老叫花子,弄得现在也是不亲不近。

    名府之中,只有自己一人每天转来转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如今的昆郎盆地,明显地分成了两派。

    肃泰、夜荡义和邦战国等人像防备小偷一样地防备着峻峰、松时彰、守道信和将家熙等人。

    峻峰、松时彰、守道信和将家熙四人整天无所事事,百般无聊。

    于是四人商议,派出松时彰前往南悬岛商议,准备再次返回大德王朝。

    岂料,四人的请求却被保京王驳回,叫他们四人仍然留守在昆郎盆地。

    峻峰、松时彰、守道信和将家熙四人为了不引起肃泰、夜荡义和邦战国等人的猜疑,自来到昆郎盆地之后,也从未与名秀见过面,说过话。

    以前和谐宽松的昆郎盆地,现在已经是人心涣散,各怀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