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教养一个孩子是极难的事情。

    引人入道更是难上加难。

    修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绝非庸才所能为之。

    但好在二郎不是庸才,而是璞玉。所谓璞玉,便是藏玉之石。武娇儿如今在做的就是雕琢这块石头,把表象上的杂质小心打磨掉,露出内里的光彩。

    这绝非易事,也必然旷日持久。好在武娇儿还有时间,也还有耐心。

    圣教绝非久留之地,若是能将他培养好,或许便是个助力。但若是培养不起来,他也不会失望。

    没有寄予希望,又从何而来失望呢。

    二郎对此一无所知,他只是有一颗淳朴的向上之心,当然……也有一颗淳朴的报恩之心。

    这苦孩子从未享受过这等奢华,也从未有家人以外的人对他表以如此善意。

    虽然少宫主没有说什么好话坏话,但二郎有自己的感觉和判断。

    天色渐暗,杨二郎将灯火一一点上。

    杨二郎宽袍大袖,灯火映照着,竟也有几分俊朗。他站在正心殿外,轻声道:“少宫主,我在殿前候着,有事您吩咐便是。”

    他没有敲门,少宫主说过,有事殿前禀报,他听得见。

    武娇儿瞧着殿前的灯火亮了,殿内也好似亮了几分,便自然有一股暖意流上来。

    “不必了候着。”

    顿了顿,又想起来杨二郎还是□□凡胎,这已经入夜,只怕还未曾用过晚饭,以他这个木头一样的脾性,没有吩咐,只怕未必会去动厨房。

    “殿后有厨房,材料库房里有,饿了你自己用着便是。”

    杨二郎确实没有准备用厨房。

    这一日虽只用过一餐,但武娇儿喂他那粒丹药仍让他觉得肚里暖融融的,并不觉得十分饥饿。更何况忍饥挨饿于他已是家常便饭。

    不过少宫主一提起来,杨二郎便忽然真的感到饿了。

    丹药并不能代替五谷杂粮。杨二郎修行半只脚都还没入门,远远做不到靠元气或者灵珍维持身体运转,该吃的饭还是要吃。

    杨二郎便依言去库房寻来许多灵谷灵种,去后院厨房生火造饭了。

    这些灵谷灵种都是武娇儿炼精之时所用,后来进入练气阶段,靠些许灵种便不够用了,便渐渐摒弃,改为餐霞饮露、服芒食饵。他一心都在修行上,并不追求口腹之欲,这些东西便都存了下来。

    武娇儿披散着头发,素色的长袍垂到地上。下雨天没有月色,但天地元气并不少。太素炼形诀不问来历,不受气性所限,来者不拒,因此增进也快。

    绣心真诀反和相思引反而进境颇艰。

    练气化神,练气境界虽主业练气,但也渐渐能得阴神之妙。精气神混而为一,才能生出法力,或者说是真炁,而非真气。

    也就是到了这个阶段,种种妙法才为修行人敞开了大门。

    相思引是炼神一等一的法门,绣心真诀脱胎于相思引和太素炼形诀,也是炼神的法门。

    只是这两种法门都是以情炼神,以心养神,自修虽然能成,但总会慢些。

    圣教弟子练气圆满便要下山,红尘炼心之举并非只有正道才做。圣教弟子更要在人间烘炉当中百转千回,最终才能成就多情元神。

    如今武娇儿只能用自己的情志去孕养阴神。

    绣心真诀和相思引入得门来,却不曾焕发光彩。

    沈绣心千幻魔女的称号,便来自绣心真诀千人千面的本事。须得进入别人的心,以旁观者、甚至体验者的身份去观察、去经历,取众生之情为我所用,方能化身千面,难辨真假。

    武娇儿还缺这份历练。

    相思引更不必说,也要经由七情磨砺方能成就。

    圣教的主张从来都是入世,而非出世。

    武娇儿还不到出世的时候,因此绣心真诀和相思引进展都不算快。

    但养神是个细致活,慢有慢的好处。

    武娇儿正在打磨真炁,静养阴神,未有多时,有声音传来。

    “少宫主,我煮了赤豆汤,要不要用一碗。”

    武娇儿睁开眼睛,并没有被打搅的恼怒,到了他这个境界,除非进入深层次的入定中,日常修行并不会被轻易干扰。

    他本想拒绝,但回想起赤豆汤细密甘甜的口感,反而被勾起了馋虫。

    正心殿的门无风自开,杨二郎端着一碗赤豆汤站在门前等候。

    “进来吧。”

    杨二郎笑了起来,他端着赤豆汤进去,便瞧见武娇儿宽袍大袖,坐在榻上。他摘了面纱,露出了真容,眉目间具是造化所钟,殿内温和的灯火在他眼中投射出暖暖的光。

    杨二郎心如擂鼓,脸色不争气的发红。

    他垂着头,把赤豆汤放在桌上,不敢再看。

    只余光里看着素色的衣袍走到近前,从袖中伸出如玉的手,便听到汤匙和碗碰撞的脆响,像是撞击在他心弦上一般。

    他又不争气地缓缓抬头去看,想看看他是什么表情,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