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

    这句话依旧回荡在耳畔,寇准的眼睛越来越亮,这就是对他的评价吗?亦是普通士人对他的感官吗?

    寇准只觉得自携天子北上抗辽后,所有的委屈都悉数化掉。

    他是寇准,他一辈子都是大宋的忠臣!

    就算佞臣诋毁他,皇帝误解他,依然傲骨挺立。想罢他的执宰?逼他退步?那他就主动辞掉!这是他寇准的骄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他老家华州传出的一句诗句,据说是个叫李贤的青年士子告慰其之先生所言,甚至因这么一句话,已有说书人传遍了大江南北。

    既然皇帝已经不如往日般信任他,那他寇准要做这护花的春泥,所以,他选择主动来到国子监,教书育人。

    以相位请辞,当个教书先生,恐怕是大宋建国以来的头一人吧!

    要说他后悔吗?

    他不后悔,他寇准决定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

    就算官家强硬表态让他继续为官,他也会视而不见。

    寇准看向李贤的目光愈加欣赏:“这一句话,老夫还从未听过,怕不是少年郎自己总结评价的吧?”

    当然不是了!

    李贤心道,他含糊道:“是个很厉害的人说的,小子偶然听过,也就记下来了!

    不过,我觉得这句话对寇相公概括的还不够全面!”

    “哦?”寇准直盯着李贤,发出一声轻“哦”。他到有些兴趣,很想听听面前的少年郎如何全面的概括自己。

    “老夫洗耳恭听!”

    李贤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我与公一见如故,我说了,公一定要记得方才答应小子之事。”

    寇准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点头道:“那是当然!”

    正对的柔软车座上,李贤瞄了眼,注意到这位老大叔认真倾听的模样,神色同样认真道:“寇相公是大宋的忠臣不假,为人豪放,为官正直,不畏强权,这些都是寇相公受天下人喜爱的原因。

    但也正因为他这种性格,

    如魏征一般的谏臣或是可以,以正皇帝的衣冠。

    但处在相位上,做着皇帝和朝臣间联系沟通决策的桥梁,直谏是没错,可这种耿直,喜欢……扛到底,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并不是妥善之举。

    长此以往,很容易招惹麻烦,容易得罪人不说,连带着许多朝政也会被搁置。

    朝堂上最忌的是内讧,政治更是妥协的结果,我想公应该比我更明白……

    一国执宰,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更不能为了坚持一己之,弄得君臣离合,政事不通是不?

    再说寇相公罢相,依小子看,短时间内怕是难以返回中枢。

    官家大概率也是看透了寇相公的性格,想将之磨砺一二。”

    李贤将他了解的寇准大体说了出来,这也是他看面前这个老大叔颇合他的胃口,亦敢说寇准乃“徒有虚名”者,才放开言之。

    要是一般人,他还懒得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