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我叫李贤,多谢阁下解悟,静斋庵即能入内,李贤携家母等会正好去还愿。”

    原来是本家人,大家都姓李,那关系自然亲切了一番。

    李贤又一想到尼姑庵的院墙露出的几条绿叶,还真有心情去看看,何况前几日目前还说过要寻个寺院还愿。

    难得来一次,这不正好!

    因为带着一个病号,李贤背竹篓并帮扶这个叫李用和的青年花了足足一刻钟,才来到了前方的大路之上。

    给母亲说道了一下,便从马车上拿出随时携带的医疗箱,然后在孙二狗的帮助下,主仆二人很快在李用和受伤的脚踝处进行涂抹处置。

    那药膏涂抹完的瞬间,一股清凉的感觉就从脚上直接传到了李用和的脑海。

    “竟有如此神奇的膏药,这帮我的小郎君看起来颇有能耐啊!”

    李用和心中闪过这个念头,这可比李家庄内的老医师平常用的膏药疗效好多了。

    他正待感谢之时,见那少年把包装好的膏药塞入到了他的手里。

    “这是太医院里面的大医官调配的药膏,一日两次,睡前睡后,过不了几日就会自动痊愈。老兄不用推辞,类似的药膏我的医疗箱里还有很多!”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那话,那少年还专门把什么“医疗箱”往上抬了抬,以便让李用和看得清楚些。

    内中果然还有不少!

    “某写过恩人!”李用和忙弓着身子道谢。

    那车内的妇人也宽慰道:“相逢即是有缘,都是贤儿的一番心意,不用这么客气。

    对了,我听贤儿说你家离此不过五里,可是需要我家马车将你捎回去?反正从西城门走,正好顺路!”

    都是菩萨心肠的好人啊!

    李用和隐有泪目,他都让这恩人救助了,自不好答应这种要求,何况背篓里的纸钱,他还要想办法给送过去。

    “谢过妇人,有小郎君给的药膏,某已经感激不尽了!

    且家姊正于前方的静斋庵出家为尼,某正好与家姊唠叨一番!”

    “前面是静斋庵啊?”车上的李母看向了旁侧正在收拾医疗箱的幼子。

    李贤方才着急给李用和上药,还没来得及解释,等他把李用和说的话复述一遍后,李母才明白。

    “既然这样,反正也没几步路,贤儿还有二狗你把少年郎扶在马车前端,我们正好去静斋庵里还愿。

    上次为母为你父子三人可是许了不少愿,现在好多都应验了。为母可不想在菩萨那里留下许愿不还愿的印象。”

    母上大人发话,在李家没人敢忤逆,何况这本来也是李贤的打算。

    因而,马车又往回调转,载着一个病号一个竹篓,李贤和孙二狗拉着马车于地上行走,不断往静斋庵的大门而去。

    静斋庵内,待早上的功课结束后,一群尼姑正准备拿着锄头去外面的田地劳作。

    庵内平日收留的都是一些苦命女子,以当代的主持为例,她就是家里遭了盗贼,死了丈夫儿子,万念俱灰之下,来到了这里。

    只有苦命人才能懂苦命人的难处,所以主持静安师太对于每个入庵削发为尼的女子,都当自己的姐妹女儿来对待。

    而在静斋庵内的日常生活用度,除了开封府会补贴一部分外,多是自给自足。比如静斋庵前方的田地,四周的园林,都是庵内的尼姑门自行打理的。

    至于说平日来的香客,也是极少的,一是静斋庵名气不显,二则是静斋庵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

    “主持有香客来了!”守卫前门的小尼姑匆忙跑进了院内,向训话完毕的静安师太道。

    “嗯,灵莲,灵芬你二人留下,其余人按照方才说的,务必把春种做好。”静安师太想了想,对着前方的两个尼姑道。

    却见通报的小尼姑没有离开,面上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

    “平日来看望灵韵的弟弟也在门外,似乎还受了伤!”

    “那灵韵你也留下!”

    静安师太略作思索,柔和的目光便望向了后方的一个貌美尼姑。

    那尼姑年不过二十多一点,长得非常惹人注目,尤其那双漂亮的脸蛋,让人看到过后,很难让人忘记。

    一走一顿间,都似乎有无穷的魅力。若是留上长发,穿上凡尘的华衣,略施粉黛,该是何等的动人。

    在听到小尼姑说到小弟手上之时,那双非常好看的眉毛皱在了一起,两只手更是紧张的攥在了一起。

    她俗家名叫李冉,出家为尼后,名为灵韵。小弟李用和每隔一月会来看望他这个阿姊,姊弟俩的感情自幼时便一如既往地要好。

    灵韵还有些疑惑小弟到了月初还没来,怎晓得今日来了却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