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太医署靠近东京城外郭西边,实际上,自淳化三年开始,就已经更名为太医局了。

    只是人们的称呼一时半会改不了,私下里,依然将之称之为太医署。

    自此,医政和医学就分开了,胡成只是兼任没有实权的翰林医官副使一职,他的另一个本质工作其实就是太医局的丞事,

    原本在太医丞事上还有个太医令,自太宗后,被撤掉了。

    也就是说,胡成其实是太医局现在实际的行政长官。

    相比于李唐,太医局的规模更小些。

    当李贤随胡成抵达时,只能看到一排排简陋的房舍,唯有大门处的牌匾上写着“太醫局”三个大字,才让他知道目的地到了。

    而在大门之处,排着长长的一条队伍,让他有些奇怪的是,这群排队之人多是三人一间隔。

    “胡公,莫不是太医院开始招生了?”

    太医局聚集了全大宋的名医,以作医学研究,或是为皇帝服务外,另一项最为重要的作用,便是培养医务人才。

    李贤先行下车,等扶着胡成下来后,才听之介绍道:

    “如李家小郎君所言,今年的招生刚刚开始,他们是第一年来的新人。三人一组结为连保,只有在太医院旁听一年,才有一人能获得后补入学的机会。

    后经过考试,得太常寺颁发的通牒,才能正式进入太医院学习。

    又一年正式学习后,考试合格者,方可入翰林医官院。”

    李贤听完胡成的解释,头都大了,想成为太医局的正式学生,并最终吃上官家饭,和科举一样,还是要经过层层选拔。

    想到当日胡成言之可直接进入太医院学习,那还真是开了很大的后门。

    不过,相比于后世不少医学生要经过七八年的学习,才能就业来看,太医院到不是那么严格。

    两人说着话,往太医局的大门而去。

    内中一个正负责登记的青年见胡成携着一个少年来了,马上站起来行礼,神色有些焦急:“胡丞事,您终于是回来了,刚刚又传来消息,发现了三位掳疮患者,已经被专门的翰林医官给送到城外了!

    开封府那边似乎也得到消息了,刚刚还过来盘问了王师兄!”

    事情果然闹大了!

    哼!翰林院的那些蠢材,现在想瞒都瞒不住了,后面要是做得不好,且不论官家发不发火,大宋国都有可能都会处于危险之境……

    胡成点了点头,脸色并不太好看,发现掳疮的人越多越证明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多年前开封瘟疫的实际亲历者,胡成比任何人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可恨的是翰林院里的那群人,一直压着不让往上去报。

    “闻太医有没有传来消息?”

    闻太医正是现今的翰林医官正使,也是在翰林院的医政体系中,勉强有话语权的一个人。

    “尚无。”那本登基的八字眉青年摇了摇头。

    看来那位闻太医觐见大宋官家不顺利啊!

    且情况可能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现当下,除了要拿出“解药”,治疗患者外,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李贤从这两人的对话中,做出了如此判断,心里亦是拿下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