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日一大早,王则之将拐子等人当众奖赏,发了配肩。

    同时宣告了小头目等人聚众哗变之事。

    拐子等人有了军功,都成了二级士兵,发了新的乙等木质户籍,还有赏银,田地。

    这些人获得奖赏,一个个抬头挺胸,到处炫耀。

    营内的军士们见状,全都热切的看着他们,他们在想什么时候他们也可以获得这些军功。

    一时之间,营内军士的士气更盛。

    人心难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怀有二心的人,当他们看到造反军士们的下场,还有拐子等人做卧底的被奖赏的事情之后一个个都打消了这种念头。

    因为,他们不敢保证,在他们造反的时候,他们的身边不会有叛徒。

    清除了营内的不稳定因素,王则之的心情都好了许多。

    游击营仍旧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这期间不断有流民从四处前来投奔。

    这些有生力量的加入,使得游击营的青壮不断增加,哪怕昨夜杀了千余造反的士兵,营内青壮仍旧不见减少,甚至还出现了增涨的趋势。

    对于这些流民的投靠,王则之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营内的青壮越来越多,他开垦的田地越来越多,忧的是他库内钱粮的消耗日益增涨,他担心加入的人太多了,到时候他既发不出银子,又拿不出粮食来。

    由于种光道等人先前的肆虐,这附近的粮价一时半刻降不下来,他可不想当冤大头,所以他需要等一等,等粮价低一点的时候再出手大量买入。

    前来投奔的流民中,不只有青壮,还有不少老弱妇孺。

    每日他需要拿出大把粮食煮粥来养活这些人。

    他不会白养他们,当这些人中一些壮实的妇女还有中年人,等他们恢复了一些力气之后,他就会安排人将他们拉去兴修水利、开垦荒田。

    至于里面的小孩子,他经过深思熟虑,建了一座学堂让这些人来上学,对王则之而言这些孩子都是将来的生力军,值得他培养。

    不过,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这些流民以为王则之想要夺他们的孩子,纷纷摇头拒绝。

    王则之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上学的孩子管饭,而且每日可以带吃食回家。

    这些人也吃过营内的好吃的,一听这个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这些孩子才开始到王则之建的学堂读书。

    首先,他们要学的就是经过单同善改编的《则之良言》。

    其次,就是算术、书法、文才、政论。

    最后,就是体验生活,每隔七日都会安排他们耕地,出游四方,查看民间疾苦。

    当然,这些流民住的地方并不在游击营,而是在游击营南方二十里的官道旁。

    他们居住的条件也不怎么好,大部分都是地窝子。

    有力气的,家里人多的就砍伐树木建了一些简单的茅草屋。

    这些人住在这里,每每有空就跑去游击营附近的山丘上,远远眺望正在建设中的营地。

    他们都在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游击营生活。

    王则之大概算了算,以目前的人数,他手里的粮食够吃好几年。

    银子也能用个几年,可是随着营内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也不敢保证这些钱粮真的能用那么久。

    由于营内的青壮有了持续的补充,王则之就大胆的分出了一千人,四处剿匪。

    他们不用干活,只要每日打探四周贼匪的情报,然后出击攻打。

    让王则之没有想到的,经过这些日子的发展,平定州、盂县、寿阳方圆百里,又出现了不少新的流贼。

    这些人不是百姓就是各处的逃兵,还有就是从北直隶或者陕西流窜而来的贼匪。

    这些贼匪对于别人来说是灾难,对于王则之来说就是钱粮。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