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张鸿功。”

    “末将在。”

    “传令,升堂点将。”

    “是。”

    文举人造反的当日,酉时,山西巡抚耿如杞得知了文举人密谋造反的消息。

    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先行带兵平叛。

    不然的话,等消息传回京城再传圣旨到山西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张鸿功领命而去,耿如杞拿着手里的一封私信,犹豫不决。

    这封私信是盂县周边的大地主送来的,说起来此人还是他的远房表亲,只是很少有往来而已。

    这封信里说盂县流民造反,聚集数万之众肆虐乡里。

    耿如杞的心情有些沉重,他的抚标营只有三千多人,即使加上总兵张鸿功的五千晋军也不到万数,与数万流民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巡抚大堂内,耿如杞高坐于首。

    “诸位对于寿阳、盂县二城的情况已经清楚了吧?”

    耿如杞讲完了寿阳、盂县二城的情况,对着满堂的官员说道。

    “哼,区区流民,一群乌合之众,我等携精锐之师必能一荡而平之。”总兵张鸿功不屑的说道。

    “此言差矣,流民虽是乌合之众,但数万流民仍旧不可小觑。”

    “盂县情况不明,如若贸然出兵,恐怕不妥。”

    “是极,是极。”

    “数万啊…”

    总兵张鸿功刚说完,堂内的大小官员就产生了分歧。

    他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忽略了文举人密谋造反的事情。

    他们对于文举人密谋造反的事情略过不谈,就是在等耿如杞主动说起文举人的事情。

    对于他们而言,如果出兵攻打盂县损失惨重了,那就是巡抚的责任,如果没有攻打盂县,皇上怪罪下来,也有巡抚背锅。

    他们有恃无恐。

    这些人的小心思是瞒不过耿如杞的,所以他打算以利诱之,先稳住寿阳城,再从寿阳查探盂县的情报。

    “小小一个举人也敢密谋造反,此等人罪不可赦,本巡抚有令,全歼寿阳县城反贼文举人,其所有家产、钱粮、皮货统统收缴,上缴朝廷。”

    “遵令。”

    堂内的官员领命而去,耿如杞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

    叫这些人去打流民,他们可能不会这么齐心,但是让他们捉拿文举人,抄其家产肯定会一个比一个积极。

    耿如杞亲率八千多精兵,从巡抚驻地出发,浩浩荡荡向着寿阳城而去。

    王则之走后一个时辰,耿如杞带着八千精兵赶来了。

    “开门,快快打开城门!”

    “来者何人呐?”

    “山西巡抚耿大人,总兵张大人,前来擒拿密谋造反的贼子,快快打开城门。”

    “朝廷来人了!快,快开城门。”

    城门上的老弱丝毫不敢耽搁,迅速列队打开了城门。

    “大人快快请进。”

    耿如杞和张鸿功骑着高头大马满意的看着站于两侧的守城官兵。

    “大人,小心!”

    先锋兵看着城门口摆放整齐的尸体,护在了两人身侧。

    “尸体有什么怕的?让开。”

    张鸿功推开身侧的兵士,下马走过去查看起来。

    “大人,都死了。”

    张鸿功来到耿如杞的马下禀报,耿如杞四处看了看,下马来到了告示处。

    “文举人密谋造反,锦衣卫…”

    耿如杞抚着胡须不知在想些什么。

    “你等可知发生了何事?”耿如杞冲着一老兵招了招手。

    这老兵虽然被关了起来,不过他却是机灵的,通过城门处的枪炮声还有王则之的交代,他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回大人,文举人密谋造反,坑杀了知县、县丞、主簿、巡检,皇上特谴锦衣卫前来捉拿,经过一番激战,斩杀反贼一百零六人,文举人脱逃。

    锦衣卫大人出城捉拿,特命我等紧闭大门,以防文举人藏在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