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约在两个月之前,武煜城率领手下的四万边军,扫平了北方幽州,青州,冀州和豫州这四州的‘匪患’。以大胜之姿态,凯旋归京。

  然而,现实的情况与武顺和武煜城料想的情况不太一样。

  那些‘世家大族’们,并没有因为武煜城的胜利而收敛什么,反而变本加厉,号召起自己的门生弟子,一起上书陛下,拒绝朝廷对有功的边军将士进行封赏。

  至于他们的理由,也是十分简单明了的——武煜城的四万边军在归京的途中,杀戮了太多的无辜百姓。若对这样的军队进行封赏,则会让天下的民心尽失。

  对于这个牵强的理由,武顺是完全不接受的。

  这一路上,我儿武煜城杀的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我心里没点数吗?

  你们这些文人,让你们上边疆杀敌,狗屁不是。让你们挂着羊头卖狗肉,抨击我儿武煜城,一个顶俩!

  我岂能轻易地容下你们?

  是而,强势的武顺完全不在乎群臣的态度,在朝堂之上,对带头出言中伤武煜城的那几名官员,立即做出了最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

  可惜这一次,武顺彻底失算了。

  同时,也让武顺明确地看到了‘世家大族’那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是多么的广阔!

  在严惩了那几名带头出言中伤武煜城的官员之后的第二日,整个朝堂之上,百分之八十的官员告病在家,声称无法上朝。整个朝廷,瞬间便处于了完全瘫痪的状态。

  皇宫之内,御书房里,大顺帝武顺,一副勃然大怒之色。

  “城儿,你说说,他们这是想干什么啊?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理寺,国子监等各个部门,皆有超过大半的人告病在家。

  这是要向我宣战吗?让我重用他们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却放弃对心系百姓之人的封赏?”

  站在武顺对面的武煜城,听完武顺的怒吼声之后,对着武顺柔和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能操之过急,要从长计议。先依了他们,暂不封赏边军,让他们先上朝来,恢复正常的朝政再说。”

  “哼,从长计议!对于这些人,我考虑的时间已经足够长的了。当年,我就应该听从李相的话,兴兵而起,斩草除根。若真的那样做了,现在的我,应该就不会这么憋屈了吧。”武顺对着武煜城说道。

  这个问题,武煜城还真的不好回答。前人之事,自己这个后人,如何评头论足?

  看着武顺两翼那苍白的头发,武煜城于心不忍,对着武顺再次劝道:“父皇,朝政要紧啊!一日不上朝,这天下间,便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要受苦啊。封赏之事,急是急不来的!

  我估摸着,最多半年的时间,北方还会有战事发生!到时候,封赏之事,就由不得他们不同意了。”

  武顺听后,一脸严肃之色,对着武煜城严声厉色地说道:“城儿,你说这话,可有依据?”

  听到武顺的问话,武煜城瞬间惊出一身冷汗。自己光想着安慰眼前的父亲了,却忘记他的另一个身份。他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而且还是这天下的皇帝啊!

  皇帝的眼中,不容别人有一丝的欺瞒之事。

  自己身在京都,怎么可能知道边疆之事呢?除非,自己和他们仍有联系。

  手握实权的皇子暗中联系边疆大将......再往下,武煜城可不敢想下去了。

  只见武煜城立即跪了下来,对着武顺说道:“父皇,我对天发誓,我在北方边疆没有任何的‘眼线’。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推断,是因为儿臣熟悉黑狼部人,知道他们的作风。小败之后,他们必然会重整兵力,卷土重来的。”

  “真的?”武顺听了武煜城的解释之后,对着武煜城摆出了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问道。

  武煜城立即对着武顺磕了几个响头,说道:“请父皇相信儿臣,儿臣在你面前,绝不敢有一句谎言!”

  武顺看着跪拜下去的武煜城,十分严厉地说道:“嗯,我一直都很相信你的!你知道的,我最不容忍的事情,就是欺骗。”

  “儿臣知道,宁死不犯。”武煜城一脸坚定的说道。

  武顺听后,脸上换成了一副慈祥的面孔,对着武煜城说道:“嗯,知道就好!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你的建议,还算不错。今晚,你就代替我,去欧阳泰初和南宫凯歌的那里走一走吧。朝政要紧啊!朝廷之事,不容间断啊。”

  “儿臣领命。”

  武煜城接了命令,出了皇宫,便直奔欧阳泰初和南宫凯歌的府邸而去。

  第二日,群臣纷纷上朝而来,朝政继续。只是对于边军封赏之事,无一人再提一句。

  ......

  就这样,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几日之前,诸葛无敌的‘求救信’到达了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