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日清晨,三虎和李清再次踏上了前往永安县城之路。

  小说的第一卷已经写出来了,自然要去县城里卖书。仅仅只有百十户人家的阳平村,可没有专门贩卖书籍的书肆。

  经过了一番长途跋涉,接近午时,两人又在城门口处交了两文钱,便再次进入到永安县城之中。

  这一次,李清没有了东张西望的心情,跟在三虎的身后,直奔淡泊书肆而去。

  在李若莹写书的这一个月里,李清可是一点也没闲着。

  一边保养着自己这孱弱的身体,一边和三虎多次来到永安县城,四处打听和书肆相关的事情。

  此时的大顺王朝,在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武顺的治理之下,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中原大地各处,都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天下大乱恶贼起,安定繁华文人兴。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在各州各县,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文人多了,对书籍的需求量自然就大了,以专门贩卖书籍为生的书肆自然便多了起来。

  哪怕在青州这座小小的永安县城里,有名有姓的书肆也达到了四家。这四家书肆分别是:大发书肆,长兴书肆,万德书肆和淡泊书肆。

  其中,大发书肆和长兴书肆,背后的实力雄厚,在很多州县都设有分店。大概是因为家大业大的原因吧,这两个书肆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声,能不占的便宜,尽量不占;能给人方便之时,尽量给人方便。故而,这两个书肆在坊间的口碑也是很好的,无论到了那里,都不愁书籍的销路。

  而万德书肆和淡泊书肆,则是永安县城里的世家大族所创建的,仅在这小小的永安县城里有一席之地罢了。

  面对这四家书肆,李清直接放弃了与大发书肆和长兴书肆合作的想法。就凭大发书肆和长兴书肆这样门店遍布天下的实力,是根本看不上李清这样的无名之辈。那怕李清的小说很不错,很新颖,很有看点。

  在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仅凭身份这一点,就已经决定了。

  因此,李清只能在万德书肆和淡泊书肆这两者之间选择合作伙伴了。正因为他俩的实力没有那么雄厚,故而才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作品,让自己从中牟得更多的利益。

  经过李清的多方打听得知:虽然万德书肆的名字起得不错,好像很有德行的样子。但其做法,实属品德不佳之流。在平日里,不仅有很多欺骗顾客之举,听说为了打压别的书肆,什么样的手段都用过。是而,李清也直接将其排除在外了。

  书籍,虽然是商品,但也是育人之物。和品德败坏之人合作卖书,挣得是银钱,赔的是良心!

  ......

  这时,淡泊书肆后院内的一间账房中

  一名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边板着脸,一边翻看着账本。看着这每况愈下的收益,真是‘越看越上火,越看越无奈’啊!

  最近这些日子,淡泊书肆的状况不佳。其余三家书肆的刻意打压是小事,没有好的书籍出售,才是真正的‘硬伤’!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个书肆,没有好的书籍出售,怎能撑得住?就凭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几本‘五经’吗?

  既然‘五经’已经流传很多年了,它的价格和利润,自然已经很透明了,是挣不到多少钱的。

  书肆想要挣钱,就需要有与众不同的书籍。

  可是,在永安县城里,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书籍的那些作者,要么出价很高,淡泊书肆承受不起;要么如同千里马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这样的现况,让淡泊书肆的王掌柜愁白了头发,愁碎了心。

  与此同时,李清和三虎也踏进了淡泊书肆的大门。

  淡泊书肆,李清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书肆四周的交通很便利,店门之前,车水马龙。店门不大,但里面的空间极其宽广。进门之后,一股浓郁的墨香之气弥漫在空气之中。

  李清仔细地打量了一圈之后,发现书肆之中的人寥寥无几。

  仅有的几个人,或是在一旁默默地读书背诵;或是在一旁的桌子上誊写抄录。

  这是最常见的两种‘蹭书’方式。第一种是完完全全的‘白嫖’,第二种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花少量的钱,买下此书。

  李清看到此场景之后,心中不由的疑问道:“这就是永安县城里的‘四大书肆’之一的淡泊书肆吗?真是店如其名,淡泊到了极致啊!”

  淡泊书肆里的伙计不多,大约两三名的样子。最机灵的,莫过于郑小宝。

  当他第一眼看到李清和三虎之时,便根据其穿着打扮,在心中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判断—“这是一个书童和一个护卫。”